目前分類:世事新知分享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92歲基辛格又出新書了!

              他到底說了些什麽? 

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1971年作爲尼克松總統秘密特使訪華,爲中美建交開啓了大門。被習近平稱贊爲中美關係的破冰者、開拓者和見證者。儘管這位長袖善舞的老人家早已退休,但歷届美國總統總是對他委以重任,他也爲數次中美關係危機的化解做出了重要貢獻。92歲基辛格又出新書了!他到底說了些什麽?

作者:[美] 亨利基辛格

出版時間:2015-7

當基辛格89歲推出《論中國》時,世人已爲之震撼。在別人只能坐著搖椅慢慢搖的年紀,基辛格還在爲各國政客傳道授業解惑。然而大神就是大神,3年後老爺子又拿出了新作《世界秩序》,不是文章集結,不是論文精選,而是徹徹底底的一個全新大部頭,可謂畢生武功精華秘籍,不得不讓人頂禮膜拜。 

那麽在這本絕世秘籍中,這位歷史活化石到底說了些什麽?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當今世界從來沒有一個統一的世界秩序。雖說有聯合國公約,有國際法庭,但各個地區實質上仍是在各玩各的,互相不忿,從而也就導致了各方衝突不斷,局勢動蕩不安。基辛格認爲,不同玩法,不同秩序觀,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

先說亞洲,我們最熟悉的鄰居。作爲同樣是被西方堅船利炮打開大門的日本、印度和中國,却有著全然不同的秩序觀。 

日本:從未被同化,一直在超越

作爲一個地處亞洲本土之外的島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日本“進可攻,退可守”,在戰略選擇上具有足够的靈活性。雖然我們和日本八字不合,但客觀來說不得不承認,日本“服從—學習—超越”的傳統還是非常强大的。

1853年,美國開著大炮跑到日本人門口,說咱倆搞貿易唄,日本一看打不過,乾脆放進來——學習!在保留主權的前提下,日本幾乎全盤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和制度,科技、軍事、貿易、國際準則,幷通過明治維新,發展現代工業,培養現代化軍隊。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炸沉美軍軍艦40多艘,終于報了100年前的大炮之仇。

1886年的長崎事件,北洋官兵跑到人家島上醉酒鬧事結果被逮了,說來的確是我們不占理,但誰讓北洋海軍橫呢,直接一級大炮準備,逼迫日方放人。日本人識時務,看到實力差距,選擇了忍氣吞聲,同時奮發圖强加緊建海軍,然後在1894年甲午海戰中完勝中國,完成了第二次屌絲逆襲。

再一次就是二戰後,日本輸了戰爭也輸了人品,在國際上臭名昭著,淪爲美國的小弟,美其名曰“向美國學習”。不過事實上,日本也的確利用此機會快速實現了現代化,神速崛起,借助美盟友的身份參與到戰後的世界秩序中。

基辛格認爲,日本與西方結盟不是爲了要跟他們共同奮鬥,而是爲了把他們趕出亞洲,建立一個“日本治下的亞洲等級制新秩序”。“亞洲新秩序”、“大東亞共榮圈”這些我們聽來帶有耻辱感的詞兒仍然不過時,因爲日本人對此從未死心。近年的釣魚島事件,日本又是扣人又是買島,北京當局强硬到底,直接劃出了領海基綫,幷在對日貿易上進行制裁。加上近年來美元的衰落,美國的日子沒那麽好過了,日元跟著遭殃,經濟明顯不振。所以看到中國發起的亞投行,日本心理是相當矛盾的,既想搭這趟車,又苦于美國不讓,一會兒表示想加入,一會兒又堅持底綫不加入,一會又說要在6月份加入,看著都替他糾結。

印度:侵略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現在大家都跑到印度去靈修,去開悟,不光是因爲人家佛多廟多,而是因爲人家整個民族就是這個性格。在對待外來侵略者這件事上,他們一直抱著超然的態度——來就來吧,反正你們都是要死的。宇宙輪回,你們也就一塵埃。 

所以從: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人

8世紀的阿拉伯人

11-12世紀的突厥人和阿富汗人

13世紀的蒙古人

16世紀的莫臥兒人

一直到後來的歐洲列强

印度人一個個照單全收,因爲“只有忍受了暫時的亂象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諦”。

所以印度也一直不與任何人結盟,說到底我們不需要盟友,單事單辦,有利于我國家利益的我就幹。亞洲國家也基本都是這個調調,所以我們看到亞洲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多邊集團和雙邊機制,經濟問題有亞太經合組織,安全問題有上海合作組織,貿易問題上有自貿區,幷不制定一套地區秩序的正式規則。

印度最大的假想敵當然是中國,一心想著跟中國旗鼓相當激烈競爭。當然了,中國沒拿他當回事,中國的比對目標是美國。

中國:心情複雜,我沒參與制定的規則憑什麽要遵守?

用基辛格的話來說,中國的歷史旅程最複雜,從古代文明到傳統帝國,到共産黨革命,再到現代大國,中國走過的道路對人類産生了深遠影響。

都說中國閉關鎖國,盲目自大,其實也是因爲長時間沒有對手,獨孤求敗。要說中國的世界秩序觀,一直是“我是世界的中心”,我管的是“天下”,其他人全低我一等,而不是競爭關係。所以中國古代從來沒有外交部,只有管理藩屬國事務的衙門。對外來入侵者,中國一貫是高冷拒絕,認爲憑藉自己的地大物博完全能hold住一切。就算戰敗,中國也有本事把征服者同化,蒙古人是這樣,滿洲人亦是這樣。

後來我們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拽拖進了現代國際體系中,也正是因爲這種不情願和被動性,導致我們現在對國際秩序的這一套從來就不心服口服:這些規則我都沒有參與制定,憑什麽要我遵守?當然了,弱的時候我們不能說,韜光養晦,不吹噓不出頭,猛勁發財,在國際上跟誰都和和氣氣的,但從心裏藐視這個世界。現在强大了,我們可以把藐視從心裏變爲行動,中國開始明確提出要重新整一套自己的玩法。而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制定玩法的關鍵一步。所以亞投行建立了,中國占股50%,亞洲境外的成員只能占25%(要知道,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只占2.5%),也就是說在這裏中國永遠有一票否决權,你們愛參加不參加。但現在我們看到,除了美國和日本,所有的大國都進來了

中國重新建立全球金融體系的决心是明擺著的。亞投行劍指世界銀行,而針對美國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的另一大工具WTO,中國則在推進自貿區戰略,東盟自貿區、中韓自貿區風生水起,而中澳自貿區以及RCEP(10+6)都在談,RCEP要是談成了,將是全世界最大的自貿區。大勢所趨,美國爲鉗制中國搞的TPP已經快被人給忘了。 

基老爺子說的好,守擂的美國和打擂的中國,仍將是未來世界秩序的主角。

伊斯蘭世界:天下之大,唯穆斯林獨尊! 

在伊斯蘭國家眼中,人類只分爲兩種: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世界只有“伊斯蘭化”,才能實現永久和平,幷且將這一點寫進了憲法(我只陳述,我不評論)。而“聖戰”是爲了轉化异教徒、將伊斯蘭教發揚光大的必要手段(我只陳述,我不評論)。所以他們的秩序觀是“政教合一”,政體要建立在宗教基礎上,而非建立在“主權”基礎上,什麽“主權國家一律平等”都是違反天理。

難怪阿拉伯世界永遠跟整個世界格格不入,相互看不懂,因爲我們根本就不在一個次元。 

除了跟外界不對付,伊斯蘭自己還窩裏鬥。從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後,伊斯蘭教就分裂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相愛相殺,且一殺就殺了上千年。當然,這裏面還有西方的攪局。一戰期間,英法兩國完全無視中東的民族分布、宗教和歷史恩怨,完全按自己心情劃分出各國的邊界,把中東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雜燴。除了沙特、土耳其、埃及和伊朗四國相對穩定,其他黎巴嫩、叙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約旦等每一個政體都有著不同的教派和族裔,把日後的地雷埋得妥妥的。二戰以後又多了個以色列,這裏就更熱鬧了,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打了個遍,梁子越結越深。加上阿拉伯國家之間還內訌,以及西方大國各懷目的的挑事兒——內因、外因、宗教、地緣、石油利益,想不亂成了一鍋粥都難。 

現在中東和平問題的重點是伊朗核武器問題。在伊朗核會談的十來年裏,中國逐漸成爲世界級玩家,在中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隨著2014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中國立刻高調西進,一帶一路順勢就推了出來。這一戰略將打通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新路綫。外媒大標題驚呼一帶一路挑戰了美國在亞非及中東影響力。廢話,要的就是把美國擠出亞洲。 

歐洲:愛過,離婚還是硬撑 

歐洲也曾經是亂世,諸雄逐鹿,結果17世紀打了一場“三十年戰爭”都老實了。戰後各國在德國威斯特法利亞的小城開了個會,簽訂了威斯特法利亞合約,從此奠定了現代世界秩序的基礎。簡單說,就是追求均勢,承認主權國家一律平等,防止哪個國家太强大,太一枝獨秀。雖說此後歐洲幷非天下太平,但很好地實現了各方勢力相互制衡。拿破侖想擴張,被英國跳出來拍了回去;然後拿破侖又錯誤地跟俄開戰,結果被英俄聯合教訓了一通。後來爲了防止法國獨霸歐洲,歐洲人在維也納又開了一次會,重新劃分了政治版圖,在國家實力和合法性之間實現了很好的平衡。 

不過後來,德國統一,德意志聯邦的建立打破了這種均勢。德英展開軍備競賽,英法俄結盟,德奧意結盟,兩大陣營終于引爆,一戰打響。戰後凡爾賽協定有個致命缺陷——沒把德國納入其中,結果希特勒的法西斯德國崛起,引發了二戰。 

二戰後,歐洲人開始放下恩怨,尤其是德法這兩大宿敵開始經濟聯合,這爲後來的歐洲新秩序打下了基礎。2002年,歐盟統一了貨幣——歐元。現在回憶起這段總是讓人無限感慨,因爲眼下歐盟的日子實在不好過。用金融時報副總編馬丁•沃爾夫的話來說,歐盟就像一個失敗的婚姻,離婚成本太高,而不離却又快過不下去了。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張三李四被拉到了一個麻袋裏,本來經濟波動還可以通過匯率或貨幣政策調節一下,結果都整成一個貨幣了,這招也沒法使了,從而導致像希臘這種以旅游業支撑的國家,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不堪一擊。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說歐債問題是個蛋,那麽希臘就是那道縫。5年了,歐債危機仍沒見好轉,前一陣希臘還就“欠債還不還”的問題舉行了公投,眼瞅著退出歐元區的路越來越清晰。歐元不被看好,加上美國爲自救,在退出QE後資金回流美國,導致歐元一路暴跌。 

俄羅斯:我不當大哥好多年

俄羅斯這頭北極熊在國際上扮演了獨一無二的角色:橫跨歐亞兩個大陸,地理上與歐洲很近,彼此文化相通,但又始終與歐洲愛不起來。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下後,一幫前蘇聯小夥伴現在對這位老大哥總是又愛又恨。先從近兩年的烏克蘭亂局說起。 

烏克蘭亂局實際上是俄羅斯與西方的博弈。烏克蘭是俄國與歐盟之間的緩衝地帶,戰略要害。爲了阻止烏克蘭與歐盟牽手,2013年俄羅斯發起了針對烏克蘭的貿易戰,烏克蘭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債臺高築。而反對派開始暴動,親俄的烏總統亞努科維奇下臺,于是俄羅斯鼓動克裏米亞公投入俄,好歹撈回點兒老本。 

而油價下跌,加上西方制裁,俄羅斯大量資金外逃,盧布馬上就撑不住了,一通狂跌,國內物價飛漲,整得普京苦不堪言。當然,對這位曾經的老大哥,中國是不會坐視不管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促成了中俄石油管道,烏克蘭危機又促成了中俄天然氣管道。西方不亮東方亮,中國的快速成長雖然讓俄羅斯心裏也不痛快,但關鍵時刻好歹沒那麽絕望。 

回想中俄關係的發展史,從50年代的中蘇蜜月期,到60-80年代的撕破臉,90年代的關係正常化,再到新千年的戰略合作。如今,俄羅斯取代沙特成爲中國的第一大能源進口國,幷且俄羅斯在交易中允許直接采用人民幣結算,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信號。今年5月份中俄在地中海聯合軍演,向華盛頓證明軍事實力,8月份又要在日本海海域聯合軍演震懾日本,9月份普京還要來北京出席中國抗日勝利紀念日閱兵慶典。兜兜轉轉,中俄再次走近。普京明確表示,我們就是要與中國一起重建世界秩序。 

美國:“想打誰打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幾乎每位美國總統都堅稱美國擁有普世價值,宣揚民主自由和平,宣揚美國是“世界秩序的維護者”。基辛格說,美國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幷存。翻譯一下就是,美國既君子又小人,既品格高尚,也幹了很多打臉的事兒。比如二戰後搞了個布雷頓森林體系,讓全世界貨幣跟美元挂鈎,美元跟黃金挂鈎。結果一場越戰打得美國錢不够花了,而由于黃金挂鈎的限制開不了印鈔機,于是乾脆撕破臉單方面毀約,直接把黃金的緊箍咒扔了。無奈那時候大家反擊已經沒了底氣,因爲每個人手裏都攥著美元,尤其是全球的石油交易都用美元結算,扼住了大宗能源交易的命脉。這張綠紙實際上就是一欠條,却能從全世界換來吃的用的,從此美國便走上了“印鈔票致富”的神奇道路。

霸主地位的維護少不了軍事力量的支撑,所以我們看到這位“世界秩序的維護者”在過去20多年裏,先後把中東小夥伴打了個遍——海灣戰爭打完了打科索沃,接著打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叙利亞。除了搶石油,背後當然還有維持美元地位的目的——說到底,美國不酷愛戰爭,但美國需要戰爭。科索沃戰爭,美元是給剛誕生不久的歐元一個下馬威,然後又“誤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把游蕩在歐洲上空熱錢都引到美國,直接支持了自己的經濟繁榮。911後,美國向阿富汗開戰,一是爲了報仇,二是因爲巨額資金逃離美國,美國需要打回投資者對自己的信心。而伊拉克戰爭,全球油價飈升,石油交易又是以美元結算的,相當于是增加了全球對美元的需求,所以美國又名正言順地印出了更多綠色欠條 

如今,金融危機衝擊了美國,更讓世界經濟元氣大傷。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自救,印鈔機哢哢轉了6年,全世界一片駡聲,因爲都得跟著買單。而現在美國想讓錢回流了,就開始加息,開始退出QE,各國又是駡聲一片,哀鴻遍野,盧布暴跌,歐元暴跌,日元暴跌。可見QE就像吸毒,沉浸進去和戒掉都是極其痛苦的。

所以也就不奇怪,中國現在爲什麽一直在力推人民幣國際化。只有自己的錢自己做主,才能不再被別人牽著走。于是中國强推亞投行。亞投行成立之初,關注度幷不高,而英國一加入,立刻引發了連鎖效應,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和瑞士全都給中國遞交了申請書,連日本都蠢蠢欲動說也考慮加入,氣得美國直跳脚。然幷卵啊。 

當然,爭取貨幣主導權只是一方面,中美在亞洲以及全世界範圍內的明爭暗鬥,多少年了,全世界也都看在眼裏。臺灣問題是中國的一塊心病,美國時不時要攛掇一下讓中國鬧鬧心,近期美國又頻頻在南海挑事。而禮尚往來,中國也開始到美國的後院轉悠,尼加拉瓜運河開工,拉美四國訪問,習大大李大大去隨便一劃拉就是上千億美元的訂單,整得拉美人民喜笑顔開,而美國當局心如刀絞。

除了聯絡拉美人民,打通中東經脉,中國南下道路也在一點點鋪就,馬爾代夫缺淡水,中國立馬給送去700噸。馬航飛機失踪後,中國軍艦進入了印度洋。說實在的,能進印度洋不容易,既然進來了,我們就不走了——在茫茫大海上把飛機殘骸一塊塊找齊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估計至少需要十年八年吧。沒事,慢慢來,我們有耐心。 

中國從落後挨打,到推倒一切從頭再來,韜光養晦苦練腹肌,再到走上世界舞臺嶄露頭角,發展新型大國關係,中國用了170。在這個舞臺上,我們注定不會只甘于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習大大說了,我們是一頭醒獅。

作者:[]亨利基辛格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岸中國人應有智慧解決台海問題

「錢復照片」的圖片搜尋結果「錢復照片」的圖片搜尋結果

觀察20期//紀欣

 問:《錢復回憶錄》在2005年出版後備受好評,成為瞭解台灣近現代史必讀的好書,但其內容只到1988年8月您從駐美代表卸職為止,請問您打算把之後的生涯回憶也集結成冊出版嗎?
>
>  錢復答:1988年以後,我已經陸續撰寫到1999年離開國民大會了。之所以還沒有出版,是因考慮到有些事情至今恐怕還有些敏感,例如1990至1996年我擔任外交部長期間所發生的一些事。我個人不以為有問題,但或許會有人覺得不宜公開,我就再等一等,反正已經寫好了,隨時可以出版。我目前正在整理監察院院長任內的紀要。
>
>  問:1995年李登輝訪美前,時任外交部長的您曾極力阻止,您又在該年底外交部記者會上表示:大陸政策位階應高於外交政策,請問您會那麼說的理由為何?
>
>  答:我最早講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或大陸政策位階高於外交政策,是在1992年執政黨大陸政策指導小組會議上講的。我這麼講的理由是,國家統一綱領是保障國家安全最可貴的文件,是我們執行大陸政策的指標,是不能變的,一變,就會對安全、安定造成嚴重傷害。
>
>  老實說,以我們現在的處境,外交想要改善到一個程度,是不太可能的。而且,要想改善對外關係,前提是兩岸關係要改善,這就是大陸政策的位階應該比外交政策高的原因。兩岸政策走錯了,就會造成生靈塗炭。而外交政策做錯了,沒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做好了,也差不多,就那麼回事。
>
>  也因此,1995年李登輝堅持要去康乃爾大學時,我不贊成,也不願為他安排行程。李登輝後來找劉泰英聘請卡西迪公關公司去安排,卡西迪還是用了我們多年來打下來的關係,去遊說美國國會議員我當時為李先生做了一份詳盡的報告,指出,回母校康乃爾純粹是他個人的事,不去也沒什麼關係,去了,會傷害我們跟美國及大陸的關係。他聽了很不高興,但在會上一句話都沒說。
>
>  1995年5月,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在開會時引述我講的話,說一句,就被李先生打斷一句,不過,丁先生還是理直氣壯地把話說完,並沒有因一再被打斷就不說。
>
>  結果,我們的預測完全兌現,事後美國把我們當作拒絕往來戶,駐美代表要見高層的人都見不到,所有官方的管道都斷了,傷害非常大,對兩岸關係傷害則更大,之後就有大陸第一次的飛彈威脅,原訂於1995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辜汪第二次會談也取消了,海基會與海協會一直到2008年才恢復會談李先生去美國,完全是為了1996年的選票,這個目的很自私,而對台灣有害無利。<
 
>  問:時隔20年,沈呂巡代表於今年元旦在華府雙橡園升旗,造成風波,您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
>  答:沈呂巡代表是我的學生,非常優秀。他回台灣到立法院報告升旗事件後有來看我,我問起這件事,他回答說他不可能一個人獨斷獨行。這句話有兩層涵義,一是馬總統不可能不知道,二是他不會沒有跟美國溝通,但事到如今,只好由他來扛。據我了解,整個事情是《聯合報》一個駐華府的賴姓記者搞出來的,他兩次詢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一次詢問AIT,對此事的立場,美國國務院就不得不出來表態了。
>
>  我告訴沈代表,兩岸處境很敏感,所以從事外交工作要格外低調,凡事不要張揚,因為我們臉上有光,就代表對岸臉上無光也等於刮了它的鬍子,打了它的臉,它當然會受不了。
>
>  問:您向來直言不諱,李登輝為什麼還會在1996年請您出任國民大會議長?您當時料到李先生會在隔年發動修憲嗎?
>
>  答:我在擔任外交部長6年期間,曾向行政院長請辭至少20次,有時是因若干邦交國發生問題,主要還是李先生個人的作風問題但李先生一聽說我要辭,就請我吃飯,說我比你大那麼多,我都沒走,你怎麼可以走。我真的想退,就告訴他不要擔心,我不會放話,退了以後,會到國外找一個小小的地方住下來教書,我都安排好了,但他就是說不行。
>
>  1996年我之所以答應出任國民大會議長,主要是因為我是中山先生的信徒,而國民大會及監察院都是孫先生所主張的。我當時沒有料到李登輝會發動修憲,更沒料到國民黨會與民進黨聯手修憲。
>
>  問:1997年國、民兩黨聯手通過了「雙首長制」及「凍省」修憲案,您身為國大議長,最瞭解修憲的過程,可以談談您當時的心情嗎?
>
>  答:作為國大議長,我必須把自己放空,百分之百中立。第一,議長不能凌駕在代表之上,只是代表之一,為所有代表服務,最主要的工作是照議事規則主持會議。第二,議長不能有任何意思表示,修憲時有修憲審查委員會,由各黨推派代表參加,輪流主持,我作議長的只能坐在台下聽,不能有任何表示。等到召集人說表決時,我總會溜回辦公室,經閉路電視看整個過程。
>
>  1997年第四次修憲有其背景。1996年12月23至28日李登輝召開國家發展會議,憲政體制改革是其中一個議題。當時李慶華代表新黨,但他不久即為了國防部一樁事情憤而退出,所以,只有國民黨及民進黨兩黨達成包括雙首長制及凍省的修憲共識。
>
>  1997年5月國大第二次會議開會不久,就休會一個月,到7月再復會。國民黨提出一套修憲案,民進黨提了兩套,一共有三案。新黨一開始就表示不支持。最後通過的是國民黨的提案。
>
>  當時,我內心確實有許多煎熬。李登輝曾把我找去,跟我解釋他凍省的原因。宋楚瑜也跟我發牢騷說,主持修憲的蕭萬長完全沒告訴他修憲的內容。蕭則說修憲案是蔡政文及田弘茂草擬的,他被告知極為機密,不能透露,這引起宋極端不滿。我在他們幾位中間勸過幾次,但都沒能解決問題。
>
>  總之,修憲過程錯綜複雜,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陸續發生。我心裡很掙扎,好幾次想辭職,但又想如因我一個人破壞了一樁事,到時責任將歸在我一個人身上,好像別人都沒有責任,這個我做不到。所以,考慮再三,只好撐下去。另外,我看有很多人反對修憲案,只要反對票超過三分之一加一票就修不成了。除新黨有46票,國民黨看起來也有一些宋系人馬,但在投票時,他們卻未投下反對票。
>
>  有人說,7月18日修憲案最後表決時,我不願意敲槌,其實,那天若不是拖到7點半以後,我不會離席。我很早就答應那天晚上要去國賓飯店證婚,結果7點半會議還未結束,我只好把副議長謝隆盛找來,請他幫忙,他那個槌子敲得很高興。這就是整個修憲過程,我的心路歷程。
>
>  問:有學者說李登輝修憲有兩個目的,一是擴權,二是推動分離主義路線,您同意嗎?
>
>  答:我完全同意。蘇起去年10月出了一本書《兩岸波濤20年紀實》,第四章提到李先生在1999年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講出「兩國論」,蔡英文女士幫他主稿。「兩國論」不僅僅是答覆記者的問題,它裡面包括外交、修憲等內容。修憲主要是兩個重點,一是把憲法第四條「固有疆域」,改成「依中華民國憲法能執行的疆域為限」,二是拿掉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的「國家統一前」這個被美國知道了,特別叫AIT處長張戴佑拿著中華民國憲法,跑到李登輝的辦公室,質問他是否真的打算這麼做,李登輝因此退讓了。這就是1999年修憲會議沒人提出這類修憲案的背景
>
>  蘇起書中的第三、四、五章對此段歷史寫得很清楚,值得細讀。尤其,閱讀該書,可以更加瞭解蔡英文的真面目
>
>  問:對於李登輝最近又跳出來主張「憲政是台灣唯一的路」,第一階段先降低修憲門檻,您有何看法?您覺得台灣的問題是憲政出了問題嗎?
>
>  答:台灣的問題不在於憲法,而是政治人物被媒體綁架,一天到晚做秀,像一個個綁了眼罩的驢子,繞著一個磨空轉,這一點政治人物有責任,老百姓也有責任,媒體的責任更大。不論是立法委員或政務官,每天應該在辦公室做事,而不是跑婚喪喜慶,或到立法院備詢。不讓有權責的人做事,讓他們把時間花在應付極少數人的面子上,這才是台灣最大的問題,如果老百姓不能夠認清楚這一點,憲法怎麼修都沒有用。
>
>  我為了政務官要到立法院備詢的事,特別去英國向英國國會議長請益。她告訴我,英國是最早有質詢的國家,至今仍保留此一制度,國會開會的時候會留一部分時間做質詢,甲議員要質詢乙部長時,要在兩周前發出書面質詢稿。不像我們立法院又是考試,又是羞辱,好像要整垮部長,這是台灣立法院閉門造車造出來的一套辦法。<
>
>  問:2005年初辜振甫過世時,盛傳您將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您卻公開婉拒,請問您不想出任該職的原因?對於2008年海基會與海協會復談至今,您有何評價?
>
>  答:我當時表示過,看不出兩岸關係有全面解凍的跡象,海基會董事長只是一個禮儀性的職務,誰做都可以。另外,我認為作為非台灣省籍的人,去處理兩岸事務會很麻煩,很容易被人說成「賣台」,還是由台籍人士出任該職位比較恰當。
>
>  2008年兩會復談至今已經開過10次會議了,簽了21項協議,很了不起。我個人特別注意兩岸直航,目前台灣有10個機場,大陸有54個機場可以兩岸直航,一個星期有828班班機。我會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我最初跟國台辦主任王毅接觸時,一周只有120多個班機,時任交通部長的毛治國特別請我跟王毅商量,可不可以加一倍,王毅一句話都沒說,就答應了,所以我一直在關注這個數字。這也代表大陸很重承諾,只要能做到的,都會盡力去實現。
>
>  兩岸兩會簽署ECFA很重要,但它只是一個早收清單,必須要有後續談判,才能達到降稅、兩利雙贏的目標,而服貿協議被太陽花學運卡住,對台灣是很不利的。 
>
>  問:您是馬英九在台大的老師,他2008年當選後即向您請益,您也給了他不少建議,但兩年後您就公開勸馬先生不要為作全民總統,搞得兩邊不是人,請問您現在怎麼看馬英九7年來的表現?
>
>  答:我認為目前媒體對馬先生的評價很不公平。作為一個領導人,馬先生365天都在工作,一天工作14個小時,對每一個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這在世界各國領袖中是少見的。
>
>  現在評價馬先生,或許太早了些。不過,如果說馬先生有什麼錯,我認為他最大的錯誤是提出「不統」
>
>  我記得2008年4月8日下午他來拜訪我時,我跟他的談話有兩個重點,第一點是國統綱領、國統會必須恢復。第二點是他必須在就職典禮上表明他的競選政見633辦不到,因為金融海嘯來襲,世界經濟形勢很壞。這兩點他都沒接受,尤其,我之後至少還5次勸他恢復國統綱領,他不但未恢復,還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前兩個字就是「不統」。
>
>  問:您曾向馬英九表示「監察院是一個能做事的機構」,但社會上一直有廢除監察院的聲浪,請問您怎麼看這個問題?您認為監察院應該發揮什麼樣的功能?
>
>  答:監察院是一個很特殊的機構,從前全世界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構,但是由於我們有監察院,今天已經有140幾個國家,有監察相關的機構,監察使、監察委員會等等。監察機構一定要有兩個特點,一是獨立行使權力,二是直接接受老百姓的陳情。我在任時,有27個委員,現在只有16個委員,輪流接受陳情都忙不過來,還要到各地接受民眾陳情。
>
>  我對於政策錯誤,浪費國家資源,造成嚴重後果,深惡痛絕。但司法對於政策錯誤完全沒有辦法處理,能夠處理的只有監察院,監察院有糾正、彈劾、調查的權力,這些對國家的健全發展至為重要。監察院必須超越黨派,獨立行使職權,監察委員也不能有個人的喜好。 
>
>  問:您曾為國民黨中常委,對於國民黨在去年九合一敗選後,如何重新再起、繼續執政,有何建議?
>
>  答:國民黨只要在兩岸方面好好地做,並不是沒有優勢,但兩岸政策要讓民眾有感覺。國民黨要重新再起,第一必須有明確的政綱、黨綱,就是要有願景,要讓黨員知道黨的方向。第二是加強組織訓練,政黨就是希望經由選舉取得政權,因此平日就必須了解在各地有哪些優秀的同志,為下一次選舉儲備候選人,不要再像過去幾年,到選前才臨時抓一個,難怪沒有一個贏的;組織外還要有訓練,讓這些同志有能力向民眾陳述黨的政策及願景。第三是文宣,這次網軍幫柯文哲打勝選戰,國民黨則一直還在傳統的戰法上打轉,我們一定要從傳統的戰法走出來。
>
>  問:2010年博鰲亞洲論壇,您代表台灣與時任大陸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會談,請問您對他2012年出任國家主席後,在對台政策上的表現有何評價?
>
>  答:習近平因在福建工作過10多年,跟台商的關係非常好,對台灣的情形相當了解。他最近提出來的對台工作重點要放在「三中一青」上,這是一個很正確的方向,我希望他能落實這些目標。
>
>  不過,太陽花學運確實讓兩岸關係遭到阻礙。太陽花是苗栗大埔事件、洪仲丘案的連續,他們認為政府都是錯的,馬英九代表政府,所以是強勢,老百姓是弱勢,當然有權反抗。媒體也認為應該幫忙弱勢。公民社會就是要老百姓當家作主,所以柯文哲也提出e-voting,標榜政府治理要聽民眾的意見,其實,政策好與壞,能不能實行,要依賴專家。公民不服從,或稱公民反抗,其實就是變相的革命,說穿了,他們有兩個目的,頭一個要政府滾蛋,第二個是政府不滾蛋,我們就革命。太陽花學生從立法院走出來時,手上拿著「反中」、「台獨」的牌子,這就清楚說明了他們的背景及訴求。
>
>  問:台灣民眾對統一似仍有疑慮,您認為問題何在?您以為大陸應如何爭取台灣民心?
>
>  答:要爭取台灣民心,第一步當然是要讓台灣民眾感受得到實質好處。大陸在ECFA上確實有讓利,但一般民眾可能沒感覺到,如何讓兩岸經貿合作的實質好處普及到一般台灣民眾身上,需要更細緻地思考、規劃。例如要談虱目魚契作,就一定要到虱目魚產地去,直接與漁民談。
>
>  不過,台灣目前台獨的勢力愈來愈大,大陸很可能擔心幫忙台灣,結果讓蔡英文坐收漁利,台灣還是走向台獨,這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
>  另外,要爭取台灣民心,首先需要改變過去的意識形態;大陸外交人員,包括國際組織人員,需要對兩岸形勢有深刻的認知,不要拘泥於過去的意識形態,處處抵制台灣,畢竟兩岸已和解了,大陸的外交政策與對台工作應力求一致。 
>
>  我相信以中國人的智慧,兩岸問題遲早會解決,只要兩邊都想解決問題時,就是統一的時候到了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胡平:“一中同表”之我見

(上)

明年,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近來一段日子,圍繞著國民黨準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提出的”一中同表”,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在我看來,”一中同表”並不是什麼新發明。它無非就是過去人們早就說過的”一個中國,兩個政府”,簡稱”一國兩府”

我們知道,對於台灣而言,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最棘手的難題。台灣人最大的苦惱莫過於缺少國際人格。台灣分明是國際社會的模范成員,可是卻沒有正式戶口。什麼流氓國家失敗國家在聯合國都有自己的席位,台灣卻沒有。台灣運動員參加國際運動會,連國旗都不准打,國歌都不准奏。台灣人民最迫切的要求就是為自己爭得更廣泛的國際承認。

對於台灣人民而言,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具有雙重意義:它不但能給台灣人民帶來尊嚴,而且還能給他們帶來安全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如果大陸對台動武,國際社會都會認為那是中國內政而袖手旁觀,頂多口頭上抗議兩句,就像對待俄羅斯打車臣;只有美國政府可能拔刀相助。反過來,如果台灣能得到廣泛的國際承認,台海兩岸分裂分治的現狀能得到聯合國的承認,大陸對台動武,就會被看成是伊拉克打科威特或者是北朝鮮打南朝鮮,整個國際社會就會出面乾預,聯合國更是責無旁貸。這就是說,只要台灣得不到國際承認,它就處在中共武力威脅的陰影之下;只有贏得國際承認,台灣自身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台灣之所以缺少國際承認,原因就一個,那就是中共當局的封殺。中共當局有一套三段論,憑著這套三段論,台灣幾乎被剝奪了它應有的國際空間。這套三段論就是:

1,只有一個中國;

2,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台灣若要突破中共的封殺,就必須突出這套三段論。

如何突破?台灣可以有以下四種選擇:

1,否認只有一個中國,宣布有兩個中國,一個是中華民國,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中國各自獨立,互不隸屬。這就叫兩個中國,也可以叫兩國論。

2,否認台灣屬於中國,宣布: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這就叫一中一台,也可以叫台​​灣獨立(這兩種說法還略有區別,此處不論)。

問題是,台灣如果選擇第1種辦法或第2種辦法,它就必須修改憲法,甚至改變國號。因為《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固有疆域”是包括台灣和大陸這兩個地區的,因此你不能說中華民國就只是台灣而不包括大陸,或者說台灣不屬於中國;除非對憲法做重大修改乃至於改變國號。

如果台灣試圖做出這樣的選擇,中共當局就會說你是搞台獨,就要以武力相威脅。美國本來承諾保護台灣,可是其前提是台灣不單方面改變現狀;如果台灣做出修改憲法乃至改變國號的重大改變,美國是否還會繼續保護台灣就成了問題。這就是說,如果台灣選擇兩國論或台獨,很可能招致重大風險,危及自身安全。

再有,就算台灣宣布兩國論或台獨,大陸方面並沒有發動武力犯台,只是在口頭上威脅,就算美國依然承諾保護台灣,那麼,有多少國家和國際組織會承認呢?中共的立場是:誰和台灣建交,它就和誰斷交。由於兩岸大小懸殊,在國際關係上的重要性相差很大,絕大多數國家不願意承受和大陸斷交的代價,因此不可能承認或接受台灣。這就是說,如果台灣試圖用兩國論或台獨的辦法擴展其國際空間,爭取更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承認,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台灣第3種選擇是,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堅稱中華民國才是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不難看出,這實際上是回到過去兩蔣時代,主要是蔣介石時代的立場。如果台灣選擇這種立場,那麼,它不但要求獲得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席位,而且還要求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趕出聯合國和其他國家組織;它不但要和其他國家建立正式邦交,還要這些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如此等等。這顯然是辦不到的。

另外,台灣如果選擇這種立場,也會使得它和大陸的交往成為不可能。如果台灣認為只有中華民國政府才是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自然就成了偽政府,共產黨就是共匪,大陸就是淪陷區,照這樣說,台灣還怎麼和大陸,尤其是和大陸官方打交道呢?那豈不成了通匪?事實上,早在李登輝時代,台灣就改變了對大陸中共政權的態度,不再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當作非法政府當作偽政府。現在要再回到蔣介石時代的對大陸政策,顯然是辦不到的,也是對擴展台灣的國際空間爭取國際人格毫無助益的。

最後,第4種選擇,一個中國,兩個政府,或曰一中兩府。台灣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也承認台灣屬於中國,或者更準確地說,台灣和大陸都屬於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合法政府,但不承認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台灣方面認為,在現階段的中國,有兩個合法的政府,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個是中華民國政府,它們各自在大陸和台灣這兩個地區實行有效的治理;雖然大小懸殊,但地位是平等的。按照這種主張,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也應該吸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正式邦交的國家也可以和中華民國建立正式邦交。

乍一看去,一中兩府和兩國論很相像。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這一點容我下次再講。

(中)

談到一國兩府和兩國論之間的異同,我們不妨拿兩韓關係作為例子。

乍一看去,南韓和北韓的關係就是兩國論,就是兩個韓國。難道不是嗎?南韓和北韓各有自己的國號,各有自己的土地、人民、政府與軍隊,各有自己的貨幣、海關。南韓和北韓都可以以國家的名義參加有關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活動。南韓和北韓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都和很多國家建立了正式邦交,有150個國家(包括中國)都是既承認南韓也承認北韓,在奧運會上,南韓運動員和北韓運動員都可以各自打著自己的國旗出場,贏了金牌都可以奏自己的國歌,如此等等。這和兩個國家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還是有的。

南韓憲法第三條規定:”大韓民國之領土,在於朝鮮半島及其附屬島嶼。”注意:這裡說的是整個朝鮮半島,而不只是朝鮮半島的南半部。

北韓憲法第五條規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在北半部實現社會主義的完全勝利,並在全國范圍內排除外來勢力,於民主基礎上和平地統一祖國,爭取完全的民族獨立而鬥爭。”這就是說,北韓所說的全國,是包括南半部在內的;而它目前實際管轄的地盤,只限於北半部。

由此可見,南北韓雙方都堅持只有一個韓國而不是兩個,雙方在講到自己的領土範圍時都講的是整個朝鮮半島,也就是說都把對方實際管轄的那半壁江山算入其內。此即主權重疊,主權不容分割。

但與此同時,雙方又都承認自己在現階段的治權即實際管轄權只限於自己這半壁江山,並且尊重對方對它那半壁江山的實際管轄權上引北韓憲法講得很清楚,在現階段,北韓實際管轄權只限於北半部。南北韓雙方尊重與承認分裂分治的現實,承諾不向對方使用武力,允許對方進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和外國建立正式邦交,並表明在未來和平統一的意願。

這就叫”一個韓國,兩個政府”(或曰一國兩府)。如果未來某一天,南北韓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再堅持只有一個韓國,在談到自己的領土時不再把對方那一部分包括在內,並對未來的統一與否不置一詞,那才叫”兩個韓國”或兩國論。

洪秀柱的一中同表,簡單說就是:主權重疊,治權分立。這樣定位的兩岸關係,和兩韓關係很相像,就是一國兩府。應該說,”一中同表”確實比”一中各表”進了一步。一中各表只講了主權重疊,一中同表還明確加上了治權分立。

比九二共識更進一步,按照一中同表,台灣方面要求與大陸方面達成如下共識:

1,只有一個中國;

2,台灣和大陸都屬於中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擁有對大陸地區的治權,中華民國政府擁有對台灣地區的治權。

如果大陸方面接受上述”同表”,那就意味著兩岸關係變成了和兩韓關係類似的一國兩府,那就意味著台灣擺脫了國際孤立,獲得了國際人格。其實,早在李登輝時代,台灣就提出過一國兩府即”一個中國,兩個政府”的主張,但是在當時,中共說這是變相台獨,斷然否定。在當時,中共是把”一個中國,兩個政府”這一主張和”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以及”台灣獨立”等主張相提並論,一律否定。不過到後來,中共的態度有所變化。中共意識到,從台灣人的角度,只要他們還不接受一國兩制,只要他們還不肯被統一,那麼,他們就必然、也只能把兩岸關係定位為一中兩府。

中共當局在2000年發布的《一個中國原則和台灣問題》白皮書裡寫到:”為尋求和擴大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中國政府向台灣方面明確提出,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係事務中,特別是在兩岸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按照這裡定義的一個中國原則,否定了”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但是沒有否定”一個中國,兩個政府”。這當然不是說中共已經接受了一中兩府,這只是說,中共不再否定一中兩府。

不錯,在現階段,台灣無論是提兩國論提台獨,還是提一中兩府,中共都不會接受。但區別是,如果台灣提兩國論或台獨,中共就會威脅動武,美國則會怪台灣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怪台灣製造麻煩。李登輝和陳水扁這麼提了,到頭來不得不收回。但如果台灣提一國兩府,中共找不出藉口威脅動武,美國也不會勸阻。還可能表示某種同情。這就是說,對台灣而言,提兩個中國或台獨會有很大的風險和阻力,以至於無法公開宣示;但是提一國兩府就沒有什麼風險,完全可以公開宣示。

換言之,在現階段,台灣的執政者,無論是藍營還是綠營,在爭取國際人格時,在定位兩岸關係時,不能說兩國論,不能說台獨,唯一能說的就是一中兩府。這不是兩國論和台獨在政治上正確或不正確的問題。這只是說,基於政治現實的考量,形格勢禁,台灣沒有別的選擇。

(下)

洪秀柱的一中同表主張招致很多批評。不過在我看來,這些批評大部分都站不住腳。

如前所說,一中同表就是要求兩岸政府共同承認主權重疊、治權分立的政治現實。台灣早就承認了,大陸卻一直拒絕承認。因此,洪秀柱提出這一主張,是堅持了台灣的既定立場,沒有絲毫改變,所以不可能是賣台。洪秀柱的主張是在向中共施壓,要求中共放棄”我中央、你地方”的蠻橫,轉而承認台灣的對等地位,這分明是抗共,怎麼能說是投共呢?

在一次電視訪談中,洪秀柱講”我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這句話引起的批評格外猛烈。但是這種批評顯然是出於斷章取義,因為洪秀柱同時還講”也不能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

一中兩府,顧名思義,就是要雙方承認有兩個政府,既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但不是承認有兩個中國,雙方都依然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認為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大陸認為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誰是一個中國的問題上,雙方不可能達成共識,因此只有各自表述而不能共同表述。也就是說,在雙方同表時,既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也不能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

按照一中同表,台灣方面的立場是:

1,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

2,台灣和大陸都屬於中國即屬於中華民國;

3,中華民國政府擁有對台灣地區的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擁有對大陸地區的治權。

大陸方面如果接受了一中兩府,那麼大陸方面的立場就是:

1,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2,大陸和台灣都屬於中國即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擁有對大陸地區的治權,中華民國政府擁有對台灣地區的治權。

正因為兩岸的立場有同也有異,在兩岸同表時只能表其同而不能表其異,於是,一中同表就會是下面這種樣子;

1,只有一個中國;

2,台灣和大陸都屬於中國;

3,中華民國政府擁有對台灣地區的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擁有對大陸地區的治權。

由此可見,在兩岸同表時,既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也不能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中華民國的存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不可以被兩岸同表,只能各表。因此,洪秀柱的說法沒有錯。

不少人說,一中同表固然不錯,可是太複雜,太咬文嚼字,什麼國家、政府,什麼主權、治權,一般老百姓哪里分得清、搞得懂?

也許是有這個問題,不過不要緊。重要的是北京懂,華盛頓懂,各國外交部懂。你看,台灣一說兩國論一說台獨,北京就跳腳,華盛頓就著急;可是洪秀柱說一中同表,說一中兩府,北京唯有沉默,華盛頓也不擔心。

2005年4月1日,中國社科院台灣所研究員王建民在強國論壇網站與網友的對話。有網友老灰貓問:”咱當時為什麼不和台灣討論李登輝提出的'一中兩府'方案?它的前提不也是'一中'嗎?”王建民答:”你的觀察力不錯,大陸不少學者也提出了這種觀點,只是我們對台灣問題的認識有個過程,過去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我覺得也有不少遺憾。但歷史不能重複,我們希望我們以後把握好歷史機遇。”

王建民的回答表明,在中共體制內,至少是在學者和幕僚中,有不少人是願意接受一中兩府的,儘管他們的意見還遠遠不是主流。

這就意味著:假如說在現階段,台灣提兩國論提台獨,會有很大的風險,沒有成功的可能;那麼,假如台灣提一中同表提一中兩府,那就不會有什麼風險,而且還多少有一點成功的可能。

放眼未來,國際形勢會變化,大陸政局也會變化。未來的變化會怎樣影響兩岸關係,那就需要另寫一篇文章再做分析討論了。

作者胡平(1947年8月18日),生於中國北京,現居美國紐約,《北京之春》雜誌主編,中國持不同政見者,筆名舒崇

文章標籤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是繞不過去的

2015-07-05 02:58:36 聯合報 黃年本文作者黃年為聯合晚報發行人

「兩岸和平論壇」由台灣方面的「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與大陸方面的「全國台灣研究會」共同主辦,甚受兩岸重視。第二屆大會原訂在六月二十七日於青島舉行,正當籌備及邀約工作大致就緒之際,突然宣布延期。

黃年原應邀以個人身分與會,在論文截稿日前夕被通知會議流會。本文是黃年為此會所準備之口頭報告,主旨在探討兩岸和平發展合情合理之路徑。

本文定稿在六月二日,未及此後之情勢發展。(編按)

首先我要說明,我是以個人身分參加這次會議,我在會中的發言與我的報社無關。大會把我的書面報告(編按,已刊六月二十八、二十九日聯合報)已經分送給大家了,敬請大家指教。

在書面報告裡面,我想談的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我的感覺是,無論從「心靈契合」來說,或從「制度框架」來說,中華民國都是繞不過去的。

我先提兩句話。第一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序文說:「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增修本憲法條文如左……。」第二句話,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說:「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兩岸的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這兩句話都是指出,兩岸有一個「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必須要大家來面對,也就是不能空論「統一」。

我覺得,這一條「尚未統一」的道路,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走的「和平發展」的道路。「和平發展」把兩岸關係從「統一論」帶到了「連結論」,也把兩岸關係從「目的論」,帶到了「過程論」。

我們也許必須想像,這個「尚未統一/和平發展」的過程,應當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要有很大的耐心去累積「心靈契合」,和營造「制度框架」,正如習近平主席說的「我們有耐心等待」,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架構來處理所謂的「尚未統一的兩岸關係」。

在這個「和平發展」的過程中,也就是在這個「尚未統一」的過程中,無論從「心靈契合」來說,或是從「制度框架」來說,都至少必須做到兩件事(我說至少)。第一,要支撐台灣人民的中國認同於不墜。第二,不能讓中華民國的內涵被淘空。

這就是我說的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這也就是我在書面報告中所說的:從「制度框架」看,中華民國有「物理作用」;從「心靈契合」看,中華民國有「化學作用」。

大家知道,台灣有主張台獨的,也有反對台獨的。主張台獨的人已經靠向中華民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主張「中華民國是底線」。而反對台獨的,其中大多數人心裡想的第一件事,不是要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他們心裡想的第一件事,是如何能維護一個自一九一二年創立的真正的中華民國。所以,不能把中華民國看成台獨,連台獨都要撐住中華民國;更不能把中華民國看成像台獨一樣都是要消滅的對象。所以我說,中華民國是繞不過去的

我的淺見是:能不能在「杯子理論」上面,建立一個「大屋頂中國」。

第一:不要空論「統一」,要先面對並處理「尚未統一的兩岸關係」。

第二:如果要統一,也要想像能不能有一種「維持中華民國的統一」,這才可能是「和平統一」;而不是「消滅中華民國的統一」,那就不可能是「和平統一」。

有些人認為,二○一六年的局勢也許有變,就覺得現在做什麼改善兩岸關係的事情都沒有意義了,都沒有用了。但也許正因為過去做得不夠好,不能穩定兩岸大氣候,才使得局部的小氣候打亂了大氣候。小氣候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必須承認,根本的原因是大氣候沒做好,大氣候出了問題。

我覺得,局勢愈緊縮,但大家的思考卻應該愈要提高、愈要放遠、愈要放大。大氣候的根本問題是在「一個中國」的定義問題,如果能從「大屋頂中國」的方向,建立一個聚同化異的「一個中國」,大氣候就能穩定,小氣候也就難成氣候了。

有些朋友問我,「大屋頂中國」怎麼能做到?我的想法是,我們不妨想一想「歐盟模式」是怎麼做到的?歐洲二十幾個許多是異文異種的國家,許多是幾千年幾百年世仇的國家,但今天有了歐盟模式。我們同文同種,我們難道要把一九四九年的內戰永遠打下去?

怎麼做到「大屋頂中國」呢?我認為,只要把「大屋頂中國」看成「一中原則」、看成「一中框架」,看成「一個中國」就行了。我想反問:難道「大屋頂中國」不是「一中原則」、「一中框架」,不是「一個中國」嗎?否則,怎麼說「雖然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

我覺得,一個政治工程,或一個社會工程,有兩種工法,也就是有兩種施工的方法。一種可稱為仙女棒法,就是吹一口氣,整套「大屋頂中國」就出現了。另一種可稱作堆積木法,一塊一塊零組件往上壘,慢慢壘出「大屋頂中國」的整個模樣。當然,仙女棒和堆積木也是一種往覆來回相輔相成的過程,也就是心裡有仙女棒,手下在堆積木。

我想舉兩個堆積木的例子,主要是想解放我自己的思想。

第一個例子:金門夏張會剛剛舉行不久,兩岸的陸委會和國台辦首長互稱官銜,被認為有相互承認治權的味道。我覺得,如果是這個味道,也不必說破,讓這個味道慢慢醞釀,慢慢發酵,積木慢慢堆,這是好事。

接下來,能不能慢慢延伸放大到兩岸政府的其他部門?我覺得,暫時除了外交部和國防部,其他部門都可以互稱官銜。已經簽了ECFA,商務部長、經濟部長為什麼不互稱官銜?其他文化部、教育部、交通部、內政部等等,都是,為什麼不能?

我認為,兩岸的兩岸事務首長互稱官銜,是近年來相當精彩的創造和發明,對「心靈契合」和「制度框架」都很有用。這個積木應當再繼續往上壘上去。能不能在二○一六以前,至少再增加一個互稱官銜的例子?

第二個例子,我想談奧會模式。二○○八年,兩岸曾經想過北京奧運聖火是不是可以到台灣繞一圈,但後來沒做成。原因之一,據說是大陸有人主張,聖火經過之處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都要迴避,當然台灣方面不能接受,事情也就吹了。

這是七年前的事。現在台灣到了十月到一月之間,滿街的陸客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之間穿進穿出。我們現在想想七年前這個國旗迴避的主張,會不會覺得當初的想法是不是有點想不開?如果聖火過境不准中華民國國旗出現,難道要台灣國的國旗和民進黨十字台灣旗來夾道歡迎?

國旗的事常常惹得兩邊不愉快,張懸的國旗事件就是一個風波。其實,在過去,即使在台灣的運動場看台上也很少看到國旗。前幾年幾場國際棒球賽在台灣舉行,看台上突然出現許多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都是年輕人在拚命揮舞。這對台灣的藍綠融合很有意義,對兩岸關係也很有意義。因為,台灣多一點「中華民國」,台灣也會多一點「中國」。

北京否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台獨否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一樣,都是要淘空中華民國。但是,如果台灣青年連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都不能成為認同標誌,更如何叫他們有什麼「大中國」意識?還奢談什麼「心靈契合」?於是,二○○九年的高雄世運和台北聽障奧運會,兩岸達成了觀眾可以自由持旗的默契。國旗的爭議很不實際,也很傷感情,禁止國旗是違反心靈契合的,有沒有辦法在思想觀念上和實際作法上,找到一條路來化解這個尷尬?

我在這裡提一個看法,請大家指教。奧會模式是建立在會員制的說法上。大家都是會員,有會員的名稱、會員旗、會員歌。其他的國家都以國名為會員名稱,國旗為會員旗,國歌為會員歌。只有中華民國不一樣,會員名稱是中華台北,會員旗是梅花旗,會員歌不是國歌。

如果兩岸能夠達成一個理解,也許可以從促成中華台北向國際奧會申請更改會員旗開始做起,把會員旗由梅花旗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奧會規章上,這只是換了會員旗,而不涉及其他政治上的解釋。至於中華台北的會員名稱及會員歌,都暫時不處理,先邁出第一步。而兩岸也由各自的奧委會來認定,這只是一個會員旗層次的事件,不涉及政治解釋。當然,不論會旗改不改,在觀眾席上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或非奧會場合出現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都不得干涉。這樣一來,旗子的問題就不會三不五時鬧出一場風波。

北京應當樂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成為台灣人民的共同認同,因為這面旗子也是兩岸之間的重要連結點。不要「淘空」中華民國,要「補實」中華民國。畢竟,台獨如果甩不掉這面國旗,至少不能說完成了所謂的「法理台獨」。

這些堆積木的動作,不必急著去說破它的道理,也不要牽扯太多其他的道理,讓這些動作漸漸地提升放大兩岸的思想,促進兩岸的感情,對於兩岸的「心靈契合」和「制度框架」一定會有很大的作用。

最後,我要說,我們今天在這裡夸夸而談,可以說都是書生清議。我們需要一位像鄧小平和蔣經國那樣的領袖。我們大家心裡都明白,如果不是鄧小平和蔣經國,今天的我們都一定不是今天的我們。我們今天不但要一位像鄧小平和蔣經國的領袖,更要一位超越鄧小平和蔣經國的領袖。如果有一位今天的鄧小平和蔣經國,站出來對兩岸願景說一句合情合理的話,兩岸的民意和輿論都會變得合情合理,我們大家的口徑也會比較一致。

文章標籤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土豪公司請6000多名員工遊法國,有錢任性驚呆歐洲!

2015-05-11 德國優才計劃

這兩天,傲嬌的法國人,甚至整個歐洲,都被中國一家公司“驚呆”了...

 

 

一家名為天獅集團的中國土豪公司

為慶祝公司成立20週年

帶著6000多名員工在法國進行了豪華四日遊...

 

包括法國《巴黎人報》《費加羅報》,法新社

英國《衛報》和路透社在內的歐洲主流媒體關注了此事

這是歐洲歷史上單團人數最多的一次旅行!

 

天師集團的員工旅行團,在巴黎定下了140家酒店...

包場了盧浮宮,參觀了埃菲爾鐵塔。

 又潮水般的湧進了老佛爺

巴黎老佛爺百貨甚至為這6000多名遊客專門開設一層樓退稅。

 

法國《費加羅報》稱

法國鐵路公司專門為此增加了兩列高速列車

並在巴黎的火車站增派了一組由12個人組成的工作小組...

 

員工旅行團在巴黎停留兩日後前往法國南部

總共訂購了巴黎往返尼斯的7600張TGV(高速列車)火車票

他們到達法國尼斯

並擠滿了這裡的最知名景點蔚藍海岸

6000餘名天獅員工用人體隊形創意拼字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官員的權威認證

現場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創紀錄的有效人數為6262人

創造了最大規模人體主題創意組字的世界紀錄。

 

據現場的人在微博上稱

天獅集團的員工光喊口號就喊了兩個小時

佔滿了整個蔚藍海岸的海灘

法國方面還出動了持槍的武警維持秩序

 

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為員工在戛納和摩納哥的79個四星級、五星級酒店定下4760個房間,以及146輛專門的遊覽大巴。並為此次法國遊承擔至少1300萬歐元的費用。

 

法國外交部長懷著複雜的心情接見了這位看上去有些土氣的霸道總裁。

 

英國人知道中國老闆組織6千員工遊巴黎之後..這反應炸毛了. 

話說,前幾天這事兒我們應該都已經知道了。

一個中國老闆出錢拉了自己公司一半的員工,6400人,來了趟法國遊。

現場那個人山人海。

 

浩浩蕩盪一行人在巴黎住進了140個酒店,把所有人運去尼斯動用了147輛大巴車,這還成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史上最長的“人鏈”。

幾乎佔領了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尼斯的沙灘。

好吧,今天這個消息傳到英國。震驚了這群外國網友們

首先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羨慕嫉妒恨: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拒歷史重演 
 
2015/01/19  
 
 
作者:楊志良 

16837月,明朝水師叛將施琅攻佔澎湖,9月鄭克塽納降,結束鄭氏王朝,施琅也報了遭鄭成功誅殺全家之仇。
鄭克塽投降後沒能當「台灣特首」,被移置北京為海澄公,吃飽等死,37歲卒。 
 
就如同滅明者,並非李自成叛亂或滿人闖關,而是崇禎皇帝的昏聵;明鄭之亡,也是亡於自身之亂。鄭成功據台後,台灣已是不折不扣的獨立國家,當時西方國家,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與鄭氏簽約,均稱鄭經為「King」,各方來使均稱鄭氏為「Majesty」)(陛下)。然而鄭成功之後,不論鄭經或鄭克塽的接續,都經過一番腥風血雨、慘烈鬥爭、嚴重內耗。當時在台的民眾以漢人及原住民為主,當然不願淪為滿清子民,但就如割讓台灣給日本時,台灣人民又何願意被日本人殖民?但形勢比人強,又復何言。

對照歷史殷鑑,反觀台灣現況,相似性之高令人心驚。台灣近20年來,不論政治、經濟及社會,每況愈下,落入惡
性循環,而海峽對岸不但沒如李登輝前總統預言,走上分崩離析之途,反更為強大。台灣曾經輝煌過,六十年代起,經濟、社會、文化(僅只流行音樂及校園歌曲就橫掃全球華人世界)、嚴酷的政治也不斷解凍,台灣社會蒸蒸日上,相對文革敗破的中國,台灣顯得更為壯大。不就是10幾年前嗎?一般台灣人在面對中國人、香港人、韓國人,甚至新加坡人,即使沒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至少自認平起平坐。而今天呢?這些國家地區在很多面向都早已超越台灣
或正在超越台灣。

不少台灣人不喜歡大陸人,認為大陸人沒品、粗魯、教養不如台灣人,但不論台灣南北,高興也好、委屈也好、憤
怒也好,不都是在接待大陸客?嫌人家黑心食品多,人家有地溝油,我們的餿水油、飼料油、銅葉綠素油、沒有花生的花生油等等,何嘗多讓?他們有橡皮圖章的人大、政協,我們的立法院被國際評比為全球最爛的國會之一,又有比較高明嗎?再說句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我們以民主票選出來的最近三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有比大陸的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表現更優嗎?國際上看法恐是正好相反
總而言之,對方越來越強大,我方越來越不堪。 
  
美國為自己利益背叛盟友,史跡斑斑,國民黨在大陸及台美斷交就有二次被拋棄的經驗。若未來因某種情勢,美國有求於中共,而公開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國派兵進駐台灣,台灣將如何自處?大家拿起M16槍奮勇殺敵?還是有人效法當年辜顯榮開台北城歡迎日軍進城?現今兩黨政治人物及各大財團,無不親往北京,絡繹於途,也沒少掉哪一位;就是目前不宜者,也至少多次派代表前往「溝通」,甚至派人長期駐北京。雖然絕大部份台灣居民不願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但屆時形勢比人強,爭相爭取特首及籌安會委員大位,也不令人意外。 
 
台灣不斷惡性循環。藍綠惡鬥,內鬥內行,立委濫權、立院空轉、媒體八卦、官不聊生、施政無方、官商勾結、廠商黑心、民粹買票、國庫空虛、貧富加大、階級對立,民眾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教改失敗、青年人沒有前景,因此大家養成隨人顧性命,目光如豆,只管今朝,何論明晚的性格。

若干退休軍公教,月領5-8萬,退休金替代率全球最高,且有超過100%者,還要求年終慰問金,而無視於30歲以下
就業人口,60%月入少於3萬,且人口即將成為倒三角形,政府每年均舉債發放軍公教退休金。勞保潛在債務更是天文數字。另有口袋夠深者,買二分農地蓋豪華農舍,就可加入農保,健保299吃到飽,65歲還可享老農津貼,每月7千元。總之大家都在吃未來,也在吃下一代,可以舉的例子不知有多少,反正一切政府出錢。

況且財團已掌握立委及媒體,誰想改變、想加稅,特別是加炒房、炒股者的稅,誰就會下台。每個人都想從台灣這
個母親多吸一口乳,但沒人願餵我們的母親一口飯。任何改革環環相扣,發動改革每易失掉政權,但不改革,國家將不斷沉淪,最終只能失掉國家。 
 
再說一段歷史。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人民激憤,仕紳丘逢甲、陳季同與當時台灣巡撫唐景崧,籌劃「台灣民主國」對抗日軍,於1895523日發表獨立宣言,525日唐景崧就任總統。但就職十天後,唐景崧就以視察前線的名義,從淡水搭乘德國商輪逃到廈門,被戲稱是「十日總統」。唐景崧潛逃後,民主國的大將軍、中法戰爭中的名將劉永福力抗日軍,但1019日劉永福因兵敗逃離台灣,臺灣民主國正式滅亡。

「台灣民主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但自宣布建國到亡國,前後只有150天。這說明只有自主意識,但沒有自
主力量,當形勢比人強時,仍只有受人宰割的份。換句話說,「有願望但沒實力」,一點用都沒有。 
 
中國從古以來就是非常強大的國家,一直到清朝乾隆時期,中國都是全世界最富強的國家,其GDP曾經占全球的一半。而中國自古以來也一直有「一統天下」的中國夢,只要有機會,永遠不會放棄「大國崛起」的夢想。這是歷來中國領導人及知識份子根深柢固的觀念,所以以前皇帝們不斷攻打、收服邊疆民族,現在中國大陸對新疆、西藏、台灣及釣魚台等,都是一付「這是我家的」的態度。尤其中國在清朝時由極盛到極衰,歷經一段備受他國欺壓的屈辱過往,導致對岸現在對重振大中國聲勢,更是執著非常。 
 
在這樣的態勢下,如果我們沒有把對岸的心態納入考量,自己關起門來說台灣要長久保有自主性,不只不切實際,挑戰也艱鉅。尤其當形勢比人強時,有願望沒實力,如何堅持願望、實現願望? 
 
所以,台灣除了本身政治經濟社會一團亂的「內憂」,還要面對對岸這個「外患」,更必須自立自強、振衰起敝,以堅拒歷史重演。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能 + 綠能 - 燃煤  = 愛台灣   
  

作者: 唐湘龍 | 社會觀察 – 2015年3月19日 下午6:47
(「反核神學士」沒告訴你的事)

楊泮池是台大校長。國內肺腫瘤權威。非常威。

上周末,他接受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訪問。他說:肺癌隱然取代肝癌,

新國病。

我把相關數字都給你,方便你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風險評估。

1、台灣一年癌死人數約4萬5。佔全體死亡人數3成。民國71年之後,

     年年冠軍。

2、癌死人數裡,肺癌佔2成5;肝癌2成4。肺、肝癌死亡人數多年拉距

     後,肺癌勝出。肺癌8800,肝癌8200。肝癌控制有成,肺癌?看情況。

3、什麼情況?和吸煙有關的上皮肺癌、小細胞肺癌罹患率下降;

     禁菸有成。但新肺癌以過往少見的肺腺癌為主。占女性7成,男性4成。
     病人多數不吸菸,也無二手菸害。除了極少數是遺傳懷疑,
     絶絶絶大多數是環境懷疑。

4、有太多名人在中壯年死於這種莫名其妙的肺癌。渉個人,不細表。

      請自查。

5、肺癌預後不樂觀。不分期別,5年存活率:全球是1成6;台灣約2~3成。

     治療很痛苦。

重點是:環境出了什麼問題?

不必硬花硬扯。會導致肺癌的環境因子絶大多數在空氣裡。

空氣汚染。尤其是這2、3年引起全關注的PM2.5。細懸浮微粒。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致癌因子分4級。PM2.5已經列入第一級。何謂第一級?就是「確認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比所有你已知、害怕的致癌物更可怕。更難防。

環保署去年起正式納入空汚監測,並獨立監測PM2.5濃度。

也就是說,你如果在意自己和家人健康,你每天第一優先要關切的資訊是空汚指數和PM2.5。因為這個數值,才讓初為人母的柴靜拍了「穹頂之下」。她震驚了。也讓大陸震驚。今年起,不再「任性」,全國走上減碳之路。

大陸空汚六成多來自煤。煤是PM2.5中硫化致癌物的最主要來源。大陸治霾,決定減煤,決定增核

反核與增煤是同一件事。增核與減煤是同一件事。尤其是台灣

因為安全儲量夠,能夠24小時不斷供電、又便宜的「基載電力」
只有三種:核、煤、水。水不用考慮了,到底也不會超過2%
核能佔18%。燃煤佔38%。我們一直在「集體燒炭」。
因為煤便宜,一度電成本是天然氣3分之1,只比核能貴一點點。
而且,安全存量是天然氣4倍,無斷料之慮。所以是基載。

你寄望綠能?我也是。但綠能一貴二少三不穩。現在的供電佔比

也只有2%。我不想標新立異,我更沒有「反核神學士」的強迫焦慮。我只是太愛自己,也太愛這土地,我要警告你:
1、台灣燃煤比例已經太高;
2、廢核減核的電力缺口幾乎全部要靠燃煤,直接破5成,空汚、 PM2.5和肺癌會更飇高更失控;
3、更麻煩的是:電力缺口在北部,新的燃煤電廠幾乎都在中南部。

台北、新北廢核,中南部燒炭補缺口?

要特別強調的是:本文所談的是空氣汚染問題,不另觸及「溫室效應」。如果連溫室效應一併考慮,台灣世界前三名的人均排碳量不只惡名昭彰,害人害己,更是台灣高溫、乾旱、暴雨的重要原因。

這幾天,台中創百年高溫紀錄;石門創史上最旱紀錄。怎麼辦?

我是人,我挺核。不只挺,更要增核減煤。就是核能加綠能,讓台灣真正乾淨。

「核+綠-煤=環保」,這才是最進步、主流的環保觀念

這幾天,北台灣空氣品質極差。空汚指數和PM2.5天天亮紅燈,不戴口罩出門,形同自殺。但最慘的不是北部。你大概不知道,從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底,一共151天,但台灣中南部空氣品質適合出門的天數一共只有10天10天!

2月好多假期。有沒有出門走走?但其實2月的28天,沒有一天能出門。你不知道,你在「反核神學士」的誤導下,帶著家人天天暴露在過量的「一級致癌物」之下。

國際上已經有許多知名環保人士轉而支持核能。只有台灣,「反核神學士」繼續妖言惑眾,為反核而反核。

我依然點名林義雄先生。請問:除了反核,你的能源政策到底是什麼?

別裝神。我隨時樂意辯論。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王健壯專欄:李登輝的一個人的聖經
 
王健壯 20150505 06:00
 
 
李登輝出席台灣憲改藍圖會議,渾然忘了憲法就是在他手中修成現在的模樣。
 
九十多歲的一位老先生,每天念茲在茲談的是國事,聲聲念念為的是台灣,雖然有人認為他不應再妄議時政、指點江山,但對這樣的李登輝,誰忍苛責?
不忍苛責他的人說,就讓他說罷,反正他早已失去了一言而動天下的那種權力,聽聽無傷,對大局亦無損。
但也有人看法不同,形容他住的翠山莊,就像政治朝聖的麥加,不但各黨各派政客絡繹於途,連太陽花世代的那些年輕人,也都被他召去聆聽山上訓示;他的思想感染力,獨步全台,影響現實,也延及未來,即使不忍,也該以春秋責之。
其實,對李登輝的這種兩極評價,恰恰勾勒出他的兩面性格。在他身上,許多人都可以看到:柏拉圖與馬基維利忽明忽晦的交錯,威權與民粹反反覆覆的互換,今日之我也常常否定昨日之我;他常說的「我是不是我的我」的那句話,既是他作為一個教徒的見證,也是他作為一個政客的告白。
 
但即使再怎麼反對他的人,也不能否認這些事實:他是罕見的國家領導人,有思想高度,也有堅強意志;懂合縱連橫權謀,也懂民粹動員訴求。這些罕見的領導特質,讓他在位十二年,經過六次非革命性的憲政改造程序,一步步將威權政體拆解,一步步建立了以選舉為主體的民主台灣。更重要的是,他善用領導人的話語霸權,一點一滴將主體意識深植內化,從此翻轉了台灣歷史。
 
這些事實,都已寫入了歷史。但李登輝顯然不甘心祇作一個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許多卸任總統都滿足於當個過去完成式,但他不同於任何人,卸任十五年來,他不但仍是現在進行式,更期待能被人寫成未來式。
卸任國家領導人有像他這樣難以忘情政治的嗎?有,但極少。美國的老羅斯福,英國的柴契爾夫人,都是政治學經典案例,負面的經典案例。相反的正面經典案例,有塞內加爾的桑果,法國的戴高樂。這兩個人都跟李登輝一樣,都曾有功於他們的國家,但桑果卸任後隱居法國,戴高樂卸任後回到老家,他們不但告別絢爛,也告別政治。
李登輝會不會變成台灣卸任總統的負面經典案例?很難說,有待歷史的裁判。但他最近對修憲、對九二共識的積極介入,卻讓人隱約看出一些端倪。
 
他說「現在總統採直接民選,但憲法上的權力並未清楚界定」,以及「民選總統的權力,必須受限和制衡,但實務上卻沒有其他機關可以監督、制衡」,這兩句話,與主張修憲限縮總統權力者同調,但孰令致之?
李登輝忘了:雙首長制是他定調的,取消閣揆副署權是他堅持的,總統得到而非應到立法院發表國情咨文,也是他妥協的。換言之,在他任內的六次修憲過程中,雖有朝野政治意志的折衷妥協,但就像「一個人的聖經」一樣,六次修憲後的憲法幾乎就是他「一個人的憲法」。亦即,這樣的憲法,以及這樣的總統權力,都是他個人強烈意志投射的產物;他若要批評,批評的豈非自己?始作俑者,其無責乎?
 
九二共識也是一樣。這個名詞確實是蘇起後來「發明」的,但在沒有這個名詞之前,李登輝設立的國統會所作出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決議文,就是有其實而無其名的九二共識。更何況,即使九二共識是被人製造發明的,但這個名詞早已通用於美、中、台領導人之間,假的也變成真的,何必再去爭論有無?而且,要否認九二共識,李登輝是否應該先對當年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有所澄清?甚至致歉表示悔不當初?這又是,始作俑者,其無責乎?否則「我是不是我的我」這句話,在政治上該作何解釋?
 
十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以「你不走,叫我們如何懷念你?」為題,評論李登輝卸任後難忘政治的一些言行,這個標題的賞味期至今有效
 
*作者為大學客座教授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客變君子, 台灣走出政治霧霾 

作者 / 高希均 發表日期 / 2015/3/31 

當前大環境是:政府失能,國會失控,企業家失去力道,人民失去信心,國家失去前景。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客四處竄起,勢力太強;君子則鳳毛麟角,聲音太弱。 政客害人,又誤家誤國;君子則知恥又能成人之美,你的選擇是什麼?

(一)沒有人打台灣,自己在打自己

美國與中國大陸領導人最近常說:「太平洋夠大,可以容納二個大國。」可惜台灣太小,容納不下二個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不管誰執政,相互鬥爭,彼此不容,所以網路上流傳:「美國:他想打誰?就打誰。中國:誰打他,他就打誰。日本:誰打他,就叫美國打誰。北韓:誰打他,他就打南韓。台灣:誰都不打他,他自己打自己。」

台灣的「經濟奇蹟」與「寧靜革命」已是昨日黃花。在政黨惡鬥之中,國家競爭力衰退了、兩岸關係停滯了,社會和諧破壞了政黨惡鬥的台前主角與幕後小人就是那批政客。政客是指那些沒有是非,心中只有私利及政黨權力的人;透過不實指控,製造對立,造成社會不安,其中以民代、傳媒、動嘴、動筆者為多。

有人提醒: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會有什麼樣的政客。整天想白吃午餐的人民,當然就產生了那些空開競選支票及整天混水摸魚的政客。

(二)君子之道

「民主」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或經過壯烈的流血革命,或經過幾十年的折磨奮鬥;不幸的是萌芽中的民主,又常夭折或變質。

二次大戰後的70年中,一些國家爭取民主失敗的例子屢見不鮮。最令人痛心的是:「民主」,是那麼艱難地獲得,卻是那麼容易被「民粹」取代,台灣民主之根尚未穩固,民粹──激情言論、偏執立場、衝撞對立──之颶風已使它地動山搖。大家想到補救之道不外是:法律制裁、政黨約束、民主規範、選民唾棄……。

就在此刻,天下文化在3月上旬邀請了大陸文史學者余秋雨來台講述他的新著《君子之道》。在北中南三處做了大規模演講,場場爆滿,反應熱烈。我都在場,不僅見證了余教授的演講魅力,更再度感受到中國文化提升人性的感染力。我在想如果一些政客聽到了他演講或看了他的書,或許就有可能痛改前非。

余教授指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要做個君子。幾千年來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儒家對後世的遺囑──做君子;也就是不做小人,不做政客。

20年前余教授在聯副發表了一篇長文:〈小人──歷史的暗角〉,他是在引證歷史中的小人及文革之中、大陸知識分子遭受小人的迫害;此處可借用「小人」一詞,廣泛描述那一群活躍的台灣政客;儘管二者不盡相同,但害人誤國則一。

當前台灣的困境是:政策牛步、政治奧步、總體退步。這就是政客的負面政績。

(三)逃脫政治霧霾

《君子之道》一書中提出做君子的九項途徑──從君子懷德、君子有禮、到君子知恥。我只廣泛地歸納五點:

(1)與人為善(不出惡言)。

(2)成人之美(樂觀其成)。

(3)不走極端(堅守中道)。

(4)利人、利他、利天下的責任感。

(5)求人和、世和、心和的意志力。

如果政客們有良知而反省,擁有一些君子特質,整個台灣就可能逃脫鋪天蓋地的政治霧霾。更文明的要求是:不是君子,就不要從事政治(以及金融、教育、公益等)活動;可惜的是:即使君子從政,在政客操縱下的台灣,君子還是要擅用胡蘿蔔與棍子。

不滿現狀的墨西哥人愛說:「為什麼我們離美國這麼近,離天堂那麼遠?」台灣人說:「政客變成君子,我們就可以遙望天堂。」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健壯/蔡英文的聰明修辭

2015-04-12 01:54:04 聯合報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蔡英文與柯文哲都是聰明的政治人物,雖然美、中、台三地都有人逼他們對九二共識表態,但他們卻顧左右而言他,一個提出「維持兩岸現狀」的主張,另一個提出「一五新觀點」。

柯文哲「一五新觀點」的聰明之處,是他強調「一個中國不是問題」,讓國台辦立刻按讚。但他這句話其實祇說了一半,未說出口的那半句話是,台灣不屬於一個中國也不是問題。但這句潛台詞隱而不發,既讓中國無從挑剔,也讓反中人士心領神會。

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主張的聰明之處,是她四兩撥千斤,祇談維持現狀,卻不談現狀是什麼,也不談究竟要以什麼手段去維持。她跟柯文哲一樣,也是話祇說了一半,未說出口的那半句話,不同人自有不同猜測與解讀。

蔡英文是二○一六年總統選舉的大熱門,不同於祇是首都市長的柯文哲,市長可以用聰明的修辭回應外界,但總統卻不能以聰明的修辭取代嚴謹的論述,否則,很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

從上次總統大選敗選後,蔡英文就一直在最後一哩路上躑躅徘徊,民進黨內雖曾多次腦力動員,但黨內共識卻遲遲未能形成,以至於迄今仍未提出一個超越國共框架的民進黨版或蔡英文版的兩岸論述。

因為新論述的提出如此困難,而下次總統大選卻又迫在眉睫,許多人因而建議蔡英文根本不必提出什麼兩岸論述,甚至連兩岸政策也不必提,祇需主打民生經濟議題,即可直取總統寶座。蔡英文之所以在此時提出維持兩岸現狀的主張,祇作宣示,未提論述,甚至未作說明,可能就是受到這類意見的影響。

但兩岸政策是上位政策,蔡英文即使僥倖能以維持現狀的宣示走完最後一哩路,但她執政後仍需面對「如何」維持現狀的治理議題。宣示可靠嘴巴,治理卻需政策,她必須硬碰硬的拿出具體政策去維持現狀,總不能天天把維持現狀的口號掛在嘴邊,卻毫無政策作為吧?

但政策作為是因政策論述而來,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當然也不可能橫空殺出,必須要有論述才能產生。但維持現狀卻顯然不是論述,即使以政策目標視之,也需要有論述的支撐,以及因論述而有的政策作為去執行。也就是說,蔡英文也許可以靠聰明打選戰,卻不能靠聰明去治理兩岸關係

蔡英文多次批評馬政府把兩岸關係變成國共關係,即使這是事實,但何以致之?許信良曾呼籲民進黨不要將兩岸關係變成國共兩黨專利,就是在批評民進黨長期自外於兩岸賽局;既不積極參與賽局,又何能指責國共壟斷賽局?

例如,民進黨若認為九二共識不利於台灣,就應拿出新的論述取而代之。但過去那麼多年,民進黨卻長期陷溺於有無九二共識的無謂爭論中,在國共兩黨設定的框架中打消耗戰,而忘了應重新設定戰場,重新創造論述。蔡英文曾是構建兩國論的重要成員,豈能不知兩岸論述之不可或缺,又豈能不知維持現狀祇是一種態度的宣示,既非政策,更不是論述?而手中沒有一套論述,又要如何參與賽局,如何打破國共壟斷的兩岸關係?

聰明的修辭即使再怎麼聰明,也祇是修辭而已。而且,修辭祇是技術,論述才是主體,才是政策的依據;蔡英文再怎麼聰明,也躲不掉必須提出兩岸論述的這個考驗(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京如何看台灣


2015-04-05 01:40:44 聯合報 蘇起

四月中旬民進黨即將確認下屆總統大選的提名人選。呼聲最高的蔡英文主席在吳釗燮秘書長訪美回來後可能提出什麼樣的聲明,引起各方關注。上個月北京與華府先後提早出手,已經透露兩個大國對台灣政情及兩岸關係發展是多麼焦慮。

一般分析多把北京與華府的關注焦點放在它們對民進黨及蔡英文主席的看法,甚至聚焦「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一詞。事實上,任何大國看任何問題的眼光絕不會如此狹窄,而是既看大局,又看長遠,再看該問題在長遠大局中的位置,然後才衡量處理的手段及後果。在此先論北京對台灣的看法。

北京心中應有三個已知數、三個未知數第一個已知數就是,對台政策在北京的所有課題中位階極高。高層的考量常常不在政策利弊得失,而是上升到歷史功過甚至政權存續的層次。台灣兩字在大陸民間能激起的火花,對許多根本不知道台灣在哪裡的美國人來說恐怕是完全不能想像的。這就使北京對台政策的意志力及內部壓力絕對高過華府甚多。

第二,由於近十幾年軍經外交實力的大幅增長,大陸對台自信心已經顯著提升。所有與大陸接觸的產官學界應都感覺得到。

第三,習近平曾在閩浙工作長達廿二年之久,是公認的「台灣通」。這幾年他打貪反腐、樹敵甚多,因此在高度敏感的對台政策上更沒有犯錯的空間。月前他用脫稿的方式講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重話,顯示他在對台政策上敢於承擔特殊責任。

未來四年恰是習近平執政的中後期。既然台灣能夠牽動大陸政府與民眾的思緒與神經,兩岸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直接衝擊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即中共建黨一百年,二○二一年)的規畫及他個人的歷史評價。習近平自然必須動員各種力量以確保兩岸未來四年的互動不會干擾這個大局。

至於未知數也有三個。第一就是北京對民進黨及蔡主席的看法目前所有跡象顯示北京的初步看法是負面的,連長年對台一貫溫和的學者近日都嚴厲發言批判。但因為蔡主席迄今仍未掀牌,所以北京官方還沒有公開表態

第二就是北京對台灣民意的看法。相信大陸研究單位與我們一樣都注意到,台灣今天的民意與幾年前相比已有明顯的板塊移動。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感性的「台灣人認同」已經穩穩超越五成。而部分(仍非大部分)民調則顯示,在較偏理性思考的「統獨問題」上,主張「台獨」的趨勢也在上升。這讓「讓利」多年的北京非常困惑,其中有人已開始反省這種「爭取民心」的政策是否正確,該否及如何繼續下去。反省結論如何,至今尚不明顯

第三,如果民進黨真的再度趨獨,台灣內部有沒有足夠制衡的力量?國民黨能不能振作起來,扭轉頹勢?除了國民黨,還有沒有足以牽制民進黨的第三勢力,譬如台北市長柯文哲?如果這個力量確實存在,北京對它是否應該區別並較寬鬆的對待?

北京對這三項問題一直是合併考量,而不是只集中在第一項。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時,北京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緩和態度,除了當時實力不如人而信心又不足外,還因為這三項未知的變數都不悲觀:陳總統的政策宣示不算偏激,台灣民意不支持台獨,而國民黨實力又足以制衡執政的民進黨。扁在第二任時大步邁向法理台獨,但中共仍然氣定神閒,主要就因為另兩項的台灣民意及制衡力量都不悲觀

現在中共正對民進黨的政策主張、台灣民意及內部制衡力量等三項問題廣泛收集資料,以備適時做出判斷。目前跡象顯示,它的三項評估很可能偏向不同程度的悲觀。若然,這將是前所未見的新情況。如再加上前述的三個已知數,大陸就可能出現新的對台政策

這是北京正在進行的大工程。台灣忙著爭奪權力的人不該假裝看不到,因為不管我們喜歡或不喜歡,北京的作為必會影響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東亞國家,更會影響全台民眾的前途。(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海推出的國軍抗戰全紀實>100 集紀錄片視頻)
 
上海上德文化傳媒公司精心創作推出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國軍抗戰全紀實》,從歷史發展的宏偉視角出發,以一群紀錄片人的熱情和良知,盡可能再現了抗日戰爭每一個激動、感人的歷史瞬間,以此緬懷在抗戰中犧牲的所有中華英烈。
 
《國軍抗戰全紀實》全片分為三部分―― 《慘烈大會戰》、《抗日人物誌》、《抗戰那些事》,高視角、全方位地舖展開抗戰時期艱苦卓絕、風雲詭譎、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並融入當代中國歷史研究專家的最新觀點 ​​,反映了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在抗戰正面戰場、側面戰場、敵後戰場等的各個方面,第一次全方位地再現了正面戰場的內容,解密了抗戰時期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涉及抗戰各個時期各個領域,以影像再現的方式打造的一部抗戰百科全書和抗戰史圖像志。
本片史實準確、內容全面、結構合理、影像珍貴、編輯精彩,是歷年來抗戰紀錄片中最有氣勢、最接近真實、最具權威的一部史詩式大片。
 
100 集系列紀錄片《國軍抗戰全紀實》,迄今最全面的一部抗戰影像大記憶,迄今最真實的一部抗戰史實大揭秘,一場艱苦卓絕的衛國戰爭。
 
1937 年到1945 年,國軍發動大會戰22 次、戰役1117 次、普通戰鬥28931 次。3211419 名官兵壯烈犧牲,206 名將軍殉國。4321 名飛行員血灑長空,2468 架戰機被擊落。國軍海軍全軍覆沒,104 艘艦艇全部打光。他們再次用鮮血向世人證明,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征服中華民族!硝煙遠去歷史塵封千古英雄魂歸何處。
320 萬永遠最偉大的殉國英烈們他們永遠活在所有中國人民心中最神聖的地方。
謹以此片緬懷反法西斯戰場上的所有犧牲的英烈! 
 
抗日戰爭廿二次會戰
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上高會戰、晉南(中條山)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豫中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湘西會戰。
(點擊下方題目直接觀看)
62  汪偽那些事 
67 、軍統情報戰之風聲傳奇歷史迷霧
70 、軍統情報戰之斬首鋤奸
72 、軍統情報戰之諜戰疑雲
94 、特立獨行俠孫立人將軍
95 、海鷗將軍戴安瀾之死
96 、李彌將軍的傳奇人生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榮獲三年世界第一名的丹麥餐廳

  

英国《餐厅》杂志近期公布了2014年度、全球50大餐厅排行榜,丹麦的NOMA餐厅重回冠军宝座,并创下4次夺魁的纪录。这家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餐厅、以大胆创新的料理闻名,虽然去年的卫冕者宝座被西班牙的餐厅抢走,不过今年则是成功将罗卡兄弟打回亚军、重新登上王位。

 

 

丹麦 Noma餐厅名字中的 “Noma”是丹麦文 “nordisk ” (北欧 ) and“mad ”(食物 )的缩写,除了无可挑剔、崇尚简洁有机的食物外,隐藏在一座 250年古建筑中的 Noma餐厅更具低调华贵的空间气质,地处哥本哈根 Christianshavn区一座码头旁,是城市中最美的地方之一。这座拥有 250年历史的仓库建筑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砖墙外观,斑驳依稀可见,却并不显老旧,颇具皇室风范。

 

  

 

世界上最棒的餐厅,毋庸置疑应该坐落在繁华的大道上,有耀眼的霓虹灯招牌,有现场的乐队,有最贵的沙发和餐具。但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丹麦哥本哈根的 Noma餐厅中,一样都没有。Noma低调隐藏在格陵兰贸易广场附近, 那里曾经是哥本哈根最重要的渔获交易场所,也是著名的观光地点,旁边是一座港口,从 Noma窗前便可以看到附近的港口、蓝天和帆船。一块去旅行 微信:TravelTV。人们来到这里,一眼便能被恬静的仿若天堂一般的景象所吸引,这里呈现的是北欧特有的悠闲的生活气息,并且真真实实地存在着。

 

  

  

  

  

 

  

 

褪去华丽的外衣,卸下繁重的装饰,让一切返璞归真。Noma, 作为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餐厅,传递给世人的仅仅只是舌尖上的诱惑吗?食之文化从摆盘开始,生活品味以自然为本。

 

 

 

 
 
 
 

 

 

 

 

 
 

 

 

 

 

 

 

 

 
 

 

  

  

  

 

  

  

  

  

  

  

資料取自網路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

 

一位 中國首席健康專家,

74歲的萬承奎教授做客央視《人物周刊》,

向全國電視觀眾講述了他的健康、長壽、幸福"秘方"

 

健康是1,其他的一切都是0

只有擁有的健康1

再擁有了其他的諸如好的工作、事業、生活等等

這些0,就會變成100、1000、10000了!

只要擁有了健康這個1,其他你擁有的越多的那些0,

你就會越是美滿幸福了!

 

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9個理由

愛吃晚飯,是我們人類發生疾病的一個原因;

也是許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個原因。

許多人認為,晚間餓了就要吃東西;其實不然;

晚間餓了不吃東西,才是正常的。

 

中醫和佛教都說:“過午不食”。所謂“午”,

就是中午11點——13點,

過了13點就不能再吃飯了。

餓了怎麽辦?

可以喝果汁、吃水果。

中醫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飯,

不是為了節約糧食;而是為了養生。

 

 ①不吃晚餐,減少脂肪堆積

由於人體的新陳代謝從淩晨4點開始加速,

而在下午16點到達最高峰;

因此人體必需得到營養的補充。

這就是我們必需吃早飯和午飯的理由。

但是從下午16點開始,到淩晨4點為止,

人體的新陳代謝逐漸下降;

因此我們晚上不能給新陳代謝加油。

否則人體就會把它們變為廢物——脂肪,

因為人體不會說:“別給我加油。”

這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一個理由。

 

②不吃晚餐,心血管系統才順暢

由於人體攝入食物之後,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

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

因此心、腦、肺、腎、肌肉等器官處於相對缺血的狀態。

又由於夜間的迷走神經處於興奮狀態,

心率很慢;因此吃完晚飯之後,

心臟處於缺血又心率變慢的狀態,

就會造成心肌缺血而猝死。

這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二個理由。

(圖片來源)

 

③不吃晚餐,腸胃才能適當休息

由於人體的生物鐘要求人體是白天活動,而夜間睡眠

;也就是說,身體各器官應當白天運動,

而夜間休息;進一步說,胃腸道也應當休息,

而不應當工作;因此吃晚飯就是違背了自然規律。

這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三個理由。

 

④不吃晚餐,在餓的情況下抵抗力越好

由於人體在饑餓的狀態下,

吞噬細胞的活性最強;在蛋白質和維生素充足的條件下,

吞噬細胞的數量最多;

因此在喝肉湯、喝果汁的前提下,

不吃晚飯造成的饑餓感,

可以促使吞噬細胞吃掉變性的壞死組織。

這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四個理由。

 

⑤不吃晚餐,才有機會把人體毒素排出去

由於消化系統的肝臟、胰腺、胃、腸,

只有在饑餓的狀態,才能分泌大量的消化液,

把人體的毒素通過消化液排出。

但是如果我們餓了就吃,

那麽有毒的消化液就會被人體重新吸收;

可是如果我們不吃晚飯,那麽有毒的消化液,

就會被腸道裏的膳食纖維吸收而變成糞便排出。

但是我們在白天不能讓肚子餓著,

因此我們只能在夜間讓肚子餓著。

這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五個理由。

 

(圖片來源)

 

⑥小孩子別吃晚餐,影響生長

由於小孩子的生長發育,

要依靠腦垂體分泌生長素;

而生長素只有在小孩子深度睡眠的狀態下,

才能大量分泌。因此如果家長讓小孩子吃晚飯,

那麽血液就會集中到消化系統,

而腦垂體就會處於相對缺血的狀態,

那麽就不會發生深度睡眠,

當然不會分泌大量的生長素,

小孩子就不會生長發育良好。

這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六個理由。

 

⑦由於青少年處於學習的階段,吃多了 腦子不能休息 

需要充足的睡眠;而如果青少年吃晚飯,

那麽消化系統就會不停地工作,

而大腦就會隨之不停地做夢,就不會得到充足的睡眠。

這是因為大腦對於任何內外環境的變化,

都會有反應。

但是如果不吃晚飯,

那麽消化系統就不會拼命工作,

而大腦就會沒有反應,當然能夠安睡。

這就是中醫說的胃不和,則睡不安;

而不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也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七個理由。

 

⑧人吃晚飯,眼睛就會處於相對缺血的狀態,視力衰退

由於眼睛在血液循環良好的狀態下,

才能保持正常的視力。但是如果人吃晚飯,

那麽全身的血液就會再分配,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

而眼睛就會處於相對缺血的狀態,

那麽眼睛就不會保持正常的視力。

但是有些人一定要飯後看書,那麽眼睛就會受損;

長期如此就會視物費力,這就是近視眼發生的原因。

這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八個理由。

 

⑨不吃晚餐,肌肉的乳酸才能完全代謝

由於肌肉在血液循環良好的狀態下,

才能保持正常的肌力。但是如果人吃晚飯,

那麽血液就會集中到消化系統,

而肌肉就會處於相對缺血的狀態,

那麽肌肉中的大量乳酸就不會完全代謝,

就不會克服肌肉的疲勞。

許多人容易在上午發生工傷事故,就是這個原因。

這就是我們不能吃晚飯的第九個理由!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經貿的平行世界

2015-03-28  聯合報  辛翠玲/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二○一五博鰲論壇登場,國際聚焦:從人民幣國際化、亞洲自貿區、一帶一路,到亞投行,近年來,中國政府極有節奏地,拋出各種政策。一個不同的局面儼然形成中,惟如何解讀此發展?

常見分析有:由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觀察,此乃中共為因應經濟轉型、消化過剩產能的計畫。再由中國對外戰略布局角度論之,則此為中國欲由經濟大國化身經濟強國,進而鞏固其戰略地位的經濟外交手法。又由中美角力的視角觀之,則此為中國藉經濟議題與美國較勁,實乃雙方在權力大棋局中的博弈。

本文欲提醒,上述常見觀察之外,論者更當從國際經貿政治的角度,深思此發展之意涵。中共近年的經濟布局,正逐漸影響並型塑眼前的國際經貿秩序與互動方式。此大勢所趨,台灣必須深刻認識。

原美國主導、自由市場為核心的國際經濟秩序模式,在二○○八之後,各界皆認亟需改變。然而改革的深廣度與作法,各方主張各異。在大秩序調整的爭議中,中國適時進駐國際經貿政治的權力缺口,影響後二○○八國際經濟重整甚鉅:

一、平行世界:

後二○○八的國際經貿秩序,向有修正與懷疑兩種路線之爭。修正派,如美國,仍以新自由主義為基本價值,但正視市場過度放任,加強監管,以確保經貿環境的健全。相對之下,懷疑派,如中國,則不同意美元過度擴張的影響力,不以自由市場為中心理念,而更強調國家資本與政府的指揮者角色。

隨著中國在過去五六年間,另起爐灶、依其理念,依序就貨幣、金融、貿易、投資等,打造出另一個國際體系,國際經濟秩序規則已經很明顯的呈現兩套不同理念與作法共存的平行世界

二、務實主義:

前二○○八的國際經貿政治運作中,常可見價值性議題與經貿議題掛勾的政治操作。尤以人權等被視為最高價值者,乃眾人與自由經濟需服膺的前提。故任一國家但凡其違反人權等普世價值,國際當予以道德譴責,並可予以具體制裁。

然而,後二○○八的平行世界裡,人權等價值話語不再是通關密語,而是對他國主權的無禮干預。於是,可見各國領袖不再言必提及中國人權;爭取進入平行世界時,凡事在商言商,務實主義漸為主流

三、雙重選邊:

於此同時,各國亦越來越擅長掌握政、經、軍分離,嫻熟進出國際經濟的平行世界。一個國家可以既是美國緊密軍事盟友,又積極爭取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經濟圈;既支持美國的國際貨幣金融改革政策,也積極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商機。

換言之,冷戰時期敏感的「單一選邊」,不再是問題,更不再是答案;相反的,兩面表態、雙重選邊,多方遊走成了多數的第三國,在國際經濟出現平行世界之後的作法。

在中共構築國際經貿平行世界之後,國際經貿秩序與國際關係互動方式、邏輯與思維,正出現各種本質上的變化。國際經貿新局啟示錄,台灣,無法不正視它。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懷民:去印度才領悟 其實人生不用那麼急


我年輕的時候讀過一本書,叫《悉達多》,另一個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國文學家赫爾曼‧黑塞。悉達多是佛陀的名字,但這本書講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講一個婆羅門的年輕人,養尊處優,長大後他出家了,學了所有的法門,但他覺得學這麼多法門沒有用。於是,他離開了他的師父,回到城市裡。

在城市,他學了做生意,做得很成功,又遇到了一個城裡最紅最美的妓女。但他還是不滿足,覺得這些事情都是錯的,於是離開自己美麗的家,來到河邊,河上有一個舟子,你跟他說什麼,他都笑一笑不說話。在河邊,他聽到河裡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在對他說話,高興的、悲傷的,人世的百態都在說話。
 
於是,他決定要做一個划船的人,做舟子的助手。後來,很多人都來找他們,來看他們的微笑、他們的緘默。
 
1994
年,我帶著這本書去了印度,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去菩提迦耶。當時我在新加坡演出,看到報紙上有一則廣告,上面寫著「印度,它是聖土」。然後,我就抵死要去了。

剛去印度,是一個很恐怖的經驗,和以前的旅行完全不一樣。因為所有的生老病死都在街上發生,印度的古跡非常漂亮,但街上有很多乞丐,很多窮人。剛開始不知道怎麼辦,面對這麼多伸出手的人,每一天都是很大的煎熬。

這是對你良心很大的挑戰,一個很大的考驗。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好人,是人道主義者,有悲憫的心,但問題來了,你要給多少錢,要給多少人。我每天在那種狀況下,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有一天,我在火車站,突然跑來一個小孩,五六歲,髒髒的,還拖著一個兩三歲不太會走路的小孩,他一直扯著我的褲子喊擦鞋。我穿著運動鞋,根本不用擦,但也沒辦法,只好說好,他就蹲下來給我擦鞋。

我很不舒服,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擦完後,他只要很少的錢,我給了他10塊錢,告訴他不用找了。當時,那個小孩抬起頭,看著我,像太陽一樣笑起來,一直跟我說謝謝。我看著他拖著弟弟一邊跑還一邊回頭對我笑,然後,就站在火車站哭了起來。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解放。
 
印度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印度人幾乎跟所有的動物生活在一起,他們和自然完全和平共處。有時場景非常神奇,比如你會在夕陽下的貧民窟,看到孔雀路過,然後就在街上開屏了;你在火車站,就看到牛跑到了月臺上。看到這些,會覺得很感動。

在印度,火車如果晚點6小時,那是正常情況,晚點13小時才算晚了。不過,印度的火車比起印度的飛機,算是太準時了。剛去印度的時候,我會很生氣,老是去催去問,火車到底什麼時候才來,每個人告訴你的都不一樣。但去了一段時間後,我就安穩下來。

從那天開始,我覺得印度的火車一定會來,飛機也一定會來,我們幹嗎這麼急呢?人生可以不必那麼急。所以,我在印度的月臺上讀了很多很多書。

這是印度教我的第一件事。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繁忙的時代,總是塞車,總是一天到晚急得不得了,我們要效率、要利潤。但其實我們不用那麼急。

坐著火車,我去了一個城市,叫瓦拉那西,那裡是印度教的聖地,在恒河邊,很多孤苦無依的人都要去那裡,爬都要爬著去,因此,那裡每天都有很多人,乞丐和生病的人最多。每天都可以看到,人們在河邊把屍體火化了,將骨灰撒到河裡,而過了兩百米 ,又有很多人在河裡洗澡,喝河水,因為是聖水。

在河邊,我看到這一切嚇壞了,水是黑色的,很髒。河上有船,信徒們將花朵和蠟燭撒在河裡,花朵、蠟燭都在水上漂著,漂著漂著就漂來一具燒了一半的屍體。

當時,太陽非常大,我站在河邊,過了很久,感到非常非常開心,非常感動,眼前的恒河就像媽媽一樣,養生送死,生死是這樣自然,通通在一起,想想這何嘗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這一切是在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世界裡看不到的。我們的文化逃避了死亡,掩飾了死亡,生病和死亡我們是藏起來的,等到真的死了,我們又會把它美化。

我特別感動,感到它幾乎改變了我的一輩子。人本來就是這麼簡單,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枯有榮,春夏秋冬、四季輪迴,然後人走了,回到水裡。

離開菩提迦耶之後,我想我的人生改變了。第一個收穫是不著急,第二個收穫是沒有什麼叫作成敗(真的是:是非成敗轉頭空)。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舞蹈分享給更多人,盡我最大的力氣去分享。

在人類歷史上,實現財富的均分是很難的,但我想,至少精神的均分應該可以吧。所以,我回家之後,像做夢一樣,就編了《流浪者之歌》這支舞蹈中很安靜的一部分。

(三三/摘自文苑)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家博客 - 童清峰

亞洲週刊資深特派員

 
縮小字體目前字體大小:1字體大小:2字體大小:3字體大小:4字體大小:5放大字體

專訪﹕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

朱雲漢顛覆舊思維剖析全球新秩序

2015年3月22日 第29卷 11期
 

朱雲漢新作《高思在雲》引發激盪,他大膽指出西方已不再主導世界,以中國為首的非西方世界正迅猛興起。面對大格局的變化,台灣如何自處非常重要;他特別提出,不能顛覆一個中國原則,否則兩岸關係會生變、動盪不安。

朱雲漢

 

台灣知名政治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最近出版新作《高思在雲》(天下文化出版),以其深厚的學養及豐富的人文關懷,以獨特的「大歷史觀」概念,指出身處「巨變時代」,過去所熟知的西方中心世界(West-centric world)沒落,一去不返,深入剖析在這個劇烈變動的年代,唯有跳脫過去習以為常思維,才可能迎接二十一世紀多元格局的挑戰。

朱雲漢在自序中指出,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正在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結構重組,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對這場歷史大變局仍渾然不覺;多數意見領袖還是緊抱二十世紀後半葉形成的主流觀念與思維模式,沒有作好迎接變局的思想準備。這是今日台灣最大的危機所在。

朱雲漢指出,人類社會正面臨數百年來歷史的分水嶺,站在分水嶺上,可同時看到四重歷史的大反轉。其一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單極體系的式微,其二是第三波民主的退潮,其三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陷入困境,其四是西方中心世界的沒落,也可以說是「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這是一體的兩面。

非西方世界崛起,是四重歷史趨勢中最根本層次的結構變化,其中又以中國崛起,對舉世政治、經濟、軍事所造成的衝擊、對全球秩序的重組,影響最深,這也是貫穿整本書的精神所在。

朱雲漢用中國「興起」,而不是一般常見的「崛起」,因為他認為中國今天快速經濟發展只是恢復它在世界經濟體系裏的份額,並非從無到有。

要理解中國興起對世界帶來的衝擊,首先要對中國的發展模式有一個客觀比較,才能全面理解。朱雲漢認為,到今天為止,對於這種理解,很多亞洲周邊國家的社會菁英還處在落後的過程。之所以會出現巨大的認知落差,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國家太容易用自己熟悉的歷史知識和認知框架,去理解中國的發展模式,而這樣的認知基礎其實充滿著以西方為中心的謬誤與偏差,以為那是唯一的角度與視野。

根據朱雲漢的觀察,中國發展模式得力於三個特殊條件:第一是特殊的政治體制,第二是充分發揮「大」的優勢,第三是在全球化時代發揮了「後發優勢」。

很多研究中國發展經驗的學者都忽視了特殊政治體制帶來的優勢。七九年之前三十年,中國建設了動員能力特別強的現代國家體制,這個體制在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其動員、滲透的能力進入到社會最底層。中國建立了非常強的國家意識,可以將社會中多數人的意志力凝聚在最需要優先發展的目標上;在民族復興的大旗下,中央政府享有調動全國資源集中使用的正當性。

另外,中國完成了一場相當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它把私有財產權,尤其是最重要的土地資本與工業資本國有化或集體化。除了農村土地外,這個龐大國家的集體資產大部分是國有資產,這成為中國後來三十年快速發展的資本。

朱雲漢指出,社會主義讓城鎮土地全面國有化,改革開放又讓國有土地重新進入市場,成為最重要的資本來源與城市建設資源,這正是中國城市得以快速發展的獨門秘訣。

中國市場發揮磁吸效應

其次,中國充分發揮了「大」的優勢,它可以充分發揮「經濟規模」,發揮它的磁吸效應。全世界所有跨國企業無不擠破頭要進入中國卡位,在有「市場」這個談判籌碼情況下,中國政府可以對外資要怎樣進入中國,設定很多特別的、一般情況下跨國企業不會輕易答應的條件。比如,美國通用汽車進入中國,就把一個新的研發中心設在上海。

中國模式第三個特點就是「後發優勢」。中國改革開放的時間,讓它成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不管在生產、產品行銷、金融整合,全球經濟都在這個時期突飛猛進。過去三十年全球化腳步加速,跨國企業進行全球生產布局,資金跨國移動的限制一一解除。

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主化的朱雲漢也為台灣民主把脈,對於台灣民主會走到這般田地,深有所感。他指出,台灣的政體轉型過程比其他新興民主國家更為平順,台灣為民主改革所付出的社會成本較低,政治秩序從未出現中斷情況,政局震盪對於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衝擊十分有限。

但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台灣的民主改革未能畢其功於一役,社會成本是以「分期付款」與「連本帶利」的方式支付;台灣的新民主體制仍不免拖著威權體制的泥,帶著「準列寧式政黨」的水。反對運動與社會運動提前開始分享民主改革的果實,因而過早喪失深化民主改革的鬥志與誘因;民間社會還未完全走出「準列寧式政黨」掌控的陰影,就再度受到惡質化政黨競爭的擠壓與污染。

台灣扭曲變形的民主導致政治內耗不斷朱雲漢指出,有三個耗損治理品質的元兇,第一是憲政制度缺陷,第二是藍綠政黨惡鬥,第三是惡質化的媒體競爭。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喜歡唱衰中國大陸,說大陸遲早會分裂,最有名的觀點是前總統李登輝的「中國七塊論」,這種支解中國的論調證明經不起時間考驗,隨著中國崛起,台灣五味雜陳,立場偏綠的媒體不改其志,依舊選擇性地聚焦大陸的各種問題與落後,表現出另一種的阿Q精神。

數據支持美國霸權衰落

《高思在雲》在學界引發激盪,朱雲漢大膽指出西方國家所熟知的世界已一去不返,並以實證與數據說明美國霸權正衰落。另一方面,以中國為首的非西方世界則迅猛興起,開啟人類文明以來少見的「奇蹟」。這對習於以美國觀點看世界的台灣不啻當頭棒喝。

朱雲漢說,這本書也是對台灣的「補課」,希望能引導大家去思考台灣處境的問題,要把台灣未來幾十年可能面對的大的格局的變化,不管是全球的或東亞的,大致在心理上要有一個思想準備,「然後再看我們該如何自處?怎麼樣趨吉避凶?」但他擔心的是在井底之蛙的環境中,台灣現在社會所累積出來的願望、情緒,在他看來不但不是趨吉避凶,而是「趨凶避吉」。

今年五十九歲的朱雲漢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這位台灣極具國際聲望的政治學者於二零零九年當選為美國政治學會理事,為該學會成立一百多年來第一位來自亞洲學術單位的理事,並於二零一二年七月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成為一九四九年以來政治學門的第二位院士(另外一位是朱的老師胡佛院士)。

朱雲漢經常提醒台灣大學生,面對一個歷史巨變的時代,要有膽識回答幾個根本性的大問題:我們從哪裏來?處在什麼階段?往哪裏去?為什麼過去信奉的標準與制度難以為繼?

立志做一個「明白人」的朱雲漢在《高思在雲》一書中,反映了他對這些大問題的初步思考。走過四十多個國家,尤其受邀參加美國知名學術思想研究機構亞斯本研究院(Aspen Institute),與美國政治菁英、學界領袖、企業巨擘等經常有機會深入對話,使他對全球政經變遷有一種異於常人的穿透性理解。

早在八十年代朱雲漢在美國唸書時即發現美利堅走向衰敗,其間美國就由淨債權國淪為淨債務國,之後的伊拉克戰爭猶如戰爭錢坑,耗掉近三兆美元,直逼二戰,加上「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讓美國所扮演的全球霸權角色出現戲劇化轉折,當時朱雲漢即大膽指出這個超級強權的民主化與市場化危機,但學界並不理會他的說法,覺得他算老幾,憑什麼這麼說。

福山不再捧民主與市場

與此同時,朱雲漢的好友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他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書中曾大膽斷言:「自由主義的民主,……是人類政府的終極型式」。在這種視野框架之下,西方知識分子即假設全世界將服膺美國的領導,因為美國是打造世界經濟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的龍頭。接下來的發展與當時的樂觀期待幾乎是背道而馳,經過多年沉澱,福山也承認自己預測失準,現在他已經不再高捧民主與市場。也證實了朱雲漢的先見之言,福山的說法反成了他新書的「註腳」。

二零一四年太陽花學運,社會多數站在學生這一邊,朱雲漢在《天下》雜誌發表「台灣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一文,聲討學生佔領立法院的行為,呼籲民眾正視國會遭到踐踏的本質,並質疑抗爭學生的人數和手段嚴重背離比例原則,展現身為知識分子直言不諱的特質,被認為是代表沉默民眾的怒吼。以下是朱雲漢接受亞洲週刊訪問的內容紀要:

你的大作《高思在雲》的主軸,感覺是在強調中國興起,包括你提到當前歷史面臨的四大反轉,也多少都有中國崛起的影子?

我們現在身處在數百年不遇的大的歷史變局裏面,在這個變局裏面,我也梳理出四個主軸,但這裏面有一個驅動的力量,會觸發改變,衝撞原來我們熟悉的歷史架構跟秩序,那就是中國興起,這是最突出的。不過我也強調中國興起要把它擺在非西方世界全面興起的一個脈絡裏面,當然在這裏面它最突出,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整個非西方世界在歷史舞台上會扮演非常非常關鍵的角色,不管政治、經濟、文化,每個領域都一樣,而且這個趨勢越來越清楚,從二零零八、二零零九就已經呼之欲出,要不然也不會有G20(二十大工業國)?為什麼G7七大工業國要去分享過去它們獨佔的主導全球事務的地位,現在它必須跟這些國家協調,甚至要它們分擔很多責任,而且這個過程還在持續,只會加速。

美國想方設法要遏止中國興起,為何最後還是遏止不住?

這個問題很有趣,美國今天自己也在辯論說,我們為什麼沒有更早下定決心去遏止中國?坦白說,當中國擁有核武的那一天,美國就沒有絕對抑制它的實力,再加上它的改革是漸進的,它也是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對外開放方式,並不是關起門來自己搞一個獨立王國,或者維持一種對你非常仇視的心態,這都不是,它以一種參與你們國際的經濟交換關係,不管是貿易、投資或技術移轉,而且我提供你們好的獲利的機會的可能性。

其實從中國重新加入世界經濟體系,美國也是巨大受益者。美國有一段時間非常志得意滿,認為進入新經濟,等於說終於找到又能維持中度經濟增長,讓生產力不斷提升,物價又能控制在很穩定階段等,其實這都跟中國興起帶給它的好處有關,因為中國向它提供大量廉價的消費品,這對中等收入跟中低收入的生活水準維持非常重要,他們還能夠在實質所得沒有增加情況下,還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你是說美國也是中國興起的受益者?

中國參與世界貿易體系是在美國制定的遊戲規則底下參與的,所以你很難把它排斥出去,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它又沒有跟美國有直接正面的軍事或戰略衝突,尤其越戰以後,雙方就沒有矛盾,所以美國就不可能竭盡所能去封鎖它,甚至在尼克森(尼克遜)訪問大陸後,有一段時間美國還依靠它來牽制蘇聯。當它也願意參加世界經濟體系,然後在這個交換關係裏面,美國又佔了很多便宜,所以過去美國五百大企業都是贊成跟中國大陸建設性交往的,因為它們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利益越來越大,而且這是一個獲利極高的市場,美國通用汽車二零零九年幾乎要倒閉了,它最大獲利來源是哪裏?就是上海,它跟上汽合作,否則它哪有能力跟德國、日本競爭?因為它產品不是最好的。

另外,美國很多企業受惠於中國參與美國所主導的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美國企業也透過外包才能維持高度利潤,你看美國那麼賺錢的公司哪一個不依賴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或至少亞洲整個生產基地(包括越南、印尼,以後可能還有孟加拉)。所以說中國變世界的工廠,對美國的全球供應鏈來講,給它極大的能量,今天iPhone如果沒有鴻海,怎麼可能這麼成功?全世界有哪一個代工的公司說,你把設計圖給我,我在六個月以後就給你交貨六千萬支,而且品質都一樣?沒有,全世界找不到!

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還不只如此,中國大陸不只擁有核子武器,有最後嚇阻作用,保證相互毀滅,它還有經濟上可以相互毀滅,假如有一天中美交戰,美國可能要沒收中國大陸資產,中國大陸在這之前一定會把它所有資產移開,包括股市、債市,免得被你凍結,這引起的經濟風暴是沒有人可以承受的,因為雙方關係已經犬牙交錯、難分難捨了。

中國崛起這麼快速,在你看,它未來面臨各式各樣挑戰,但你書中沒說清楚的是有哪些難題不容易跨越的?

當然我可以列舉它當前面臨的很多問題,例如貧富差距、貪腐等,但我認為最嚴峻的是生態問題,中國先天就處在生態環境、地質環境,相對都是在比較脆弱條件底下,因為過度開發,快速工業化所累積的問題很快就達到嚴峻的程度,現在不但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且還願意付出代價解決它。舉例來講,不僅僅是大家經常抱怨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問題,還有嚴重的農地污染與表土流失,特別是土壤本身逐漸被重金屬污染等這些問題都很嚴重,土壤一旦使用化肥過量,重金屬遺留物過多,將長期存在那個地方。此外,全球暖化以後,它的政權最大挑戰可能是要隨時應對大型的自然災害,它能不能有效回應它是一大考驗,有些是沒有辦法預防的,或者能預防的有限。

香港為了特首普選問題,跟北京關係緊張,你怎麼看香港未來發展?

香港得天獨厚,繼承了英國原來的東西,又變成中國一個封閉體系選擇性地對外交換關係,透過香港,當然它有一些不錯條件:人民素質不錯、法治上軌道、可以提供跨國公司不錯的運作平台,它也走一個開放港口、高度自由化的路線,這些都OK。但我們要問說,這種得天獨厚地位可能長期擁有嗎?不可能!現在只不過中國大陸還沒有完全開放,比如它的資本帳還是管制的,它還有一點點空間,比如做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相對於深圳與上海,香港很多優勢都在流失,例如轉運功能,現在只會停滯或往下走,因為那麼多大陸沿海深水港,它的轉運機能或效能都可以慢慢迎頭趕上。香港一定要思考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創造自己的新利基,改變過去的過度倚賴房地產與金融的畸形發展模式。

習近平在兩會重申九二共識,有人批評了無新意,你怎麼看?

當有人講沒有新意的時候,就是典型的台灣媒體思維,好像政治人物每天要換一個口號一樣,對中國大陸領導人不是這樣,一中原則這是根本性、前提性的問題,它怎麼可能經常性改變提法呢?如果對岸把九二共識看成是兩岸和平共處、深度往來的政治互信基礎,如果你在大原則上接受兩岸都是中國一部分,在這個原則之下,大陸才可能以今天的深度跟廣度以及制度化機制跟台灣交往,如果不是的話,大陸對台灣就完全是另外一種對待了,也就是今天所有交流合作以及讓利,台灣都不能視為理所當然。我覺得習這樣講,也是丟一個球給台灣選民去思考,他等於告訴你說,九二共識這個名字並不重要,重要是它的核心內涵,你也不能只提名字,但內涵被掏空;更不能換一種說法,但迴避「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那沒有任何被接受的可能。當然大陸不會主動說,但台灣可以根據中華民國的憲法,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有自己的解釋,它默許你有各自表述的空間。

就是馬政府自己講的一中各表?

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你這個各自表述,不能顛覆一個中國原則,不能表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所以民進黨如果有一天上台說,我不要九二共識,我重新跟你確認共識,在二零一六跟你確認後改稱「一六共識」可不可以?我認為它也會說可以,重要是要有核心內涵。如果你不能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個核心內涵,坦白說,你就要面臨兩岸關係會生變,也就是習說的「重回動盪不安的老路」,就這麼簡單,他現在把話講得比較明白,民進黨與台灣選民無法有太多一廂情願的想像,認為民進黨上台北京給的彈性會比較大,可以繞過一個中國問題。

你認為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可能會怎樣發展?

這一年是關鍵期,大家都在問蔡英文。但我是比較擔憂,因為國民黨太弱,以前民進黨會覺得我離那個多數只差百分之五,我怎麼爭取那百分之五?也許在兩岸上要讓大家更放心,我就可以變多數,但現在民進黨會覺得我什麼都不用調整,我就可以變多數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它就沒有這種壓力,何況民進黨現在年輕的世代,尤其是像太陽花學運代表的這種支持者,在國家認同上,還是滿情緒化的,甚至也可以說更激進,更與國際現實脫節,這些人還在後面想在這個問題上往前推,在這個情況下,會讓民進黨未來領導者內部後面拖的力量更強,拖住她不讓不要往九二共識方向靠近。以前我還認為老一代非常教條化台獨運動者慢慢凋零以後,也許民進黨會轉型,現在可能不是這樣,年輕一代更激進,所以選舉競爭態勢沒有誘因讓它去調整,綠營內部又有很大牽制力量,最後就是蔡英文本人的政治信念,基本上她還是一個比較執著台獨理念的人,在所有民進黨領導人中,她自己主觀上還是屬於比較接近深綠,所有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我比較擔心。

馬英九有限的一年多任期中,兩岸關係是否就這樣僵住了?

(嘆了口氣)大概就是這樣,不倒退就不錯。貨貿、服貿要通過立法院都不太可能,這樣也好,讓下一屆要選總統的都必須表態,無論蔡英文或朱立倫贊成或反對服貿、貨貿,都必須表明立場,因為下一任總統自己要處理,馬英九不會先幫你把問題處理好再移交給你,你們得表態,不能模糊、也不能模稜兩可。

美國民主體制失靈,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台灣是否也面臨類似民主失靈困境?

台灣民主失靈問題,比美國還嚴重,我們的國會根本是政治亂源,媒體也推波助瀾,媒體的專業水平非常低所以台灣的選民要學習,要經過幾輪的教訓,才能更冷靜點,不會輕易被政治人物的花言巧語鼓動。■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紀錄片"超級中國"熱播幕後

 

 

南黎明、劉項
亞洲週刊2015年3月22日 第29卷 11期
 

韓國KBS電視台紀錄片《超級中國》衝破西方媒體「負面看中國」的思路,站在全世界的視角剖析中國崛起六大因素,卻也不迴避中國現存和潛在的問題,受到中韓民眾熱捧。

《超級中國》:提供新的視野

 

 

二零一五新年伊始,韓國公營放送KBS電視台播出了一套超大型紀錄片《Super China(超級中國)》。以往,大型紀錄片一般最多只有三至四集,而《超級中國》則一共是七集。近年來韓國製作過不少有關中國的紀錄片,但是觀眾反應如此強烈的還是前所未有。《超級中國》啟播後,七集平均收視率高達百分之八點七,獲得韓國紀錄片史上罕見的成果。

韓國除了有線電視台外,還有三家主要電視台,即KBS、MBC、SBS,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更加熟悉的是這三家電視台的電視劇和娛樂節目,如MBC古典劇《大長今》、KBS的《冬季戀歌》、SBS的《來自星星的你》和《繼承者們》,都是曾經被中、日以及東南亞各國粉絲們熱捧的韓劇。據近期媒體的報道,MBC的《大長今》在埃及播放的六個月期間,創下了平均收視率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紀錄。KBS的《冬季戀歌》更是令日本大媽們為之傾倒,多少日本大媽為親眼看一眼男主角裴勇俊不遠萬里飛到韓國,在裴勇俊下榻的酒店蹲點等待幾個小時。SBS的《來自星星的你》更是在中國引發了一股颶風,筆者的一些朋友說:「我們這裏幾乎每一個女人都要看!」

這三家電視台在韓國各有分工,用內部的話來說,按照電視台誕生的時間順序,KBS是老大,MBC是老二,SBS是老三,於是其角色也按照韓國人家庭裏的兄弟順序分工。KBS作為老大被稱為是「公營放送」,甚至電視台的台長也由政府指定。也正因為它的公營責任,即使是在製作電視劇的時候三家電視台的內容也有所不同,KBS主要製作體現關愛和合作的家庭劇,MBC則主要在體現文化方面下功夫,SBS更顯自由,節目內容主要集中在離奇、驚險、甚至挑戰社會道德和倫理。這樣一來,那些有關國家政策和國民意識的重要節目都要由KBS來製作。《超級中國》也是在這種責任感之下誕生的成果。

《超級中國》跟其他體現中國國情的紀錄片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看中國的視角。鑑於政治上的敏感,韓國在紀錄片中對中國的描述主要側重於中國傳統文化,比如由KBS製作並在各種國際電視節上獲得紀錄片部門大獎的《麵條之路》、《茶馬古道》等都是這樣。

對中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描述,以往的紀錄片可以說依然沒有擺脫西方媒體的套路,強調中國畸形的政治體制,以及作為大國對周邊國家的危機論等等;而《超級中國》則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了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展示中國的驚人能量

《超級中國》採用了一個主題,那就是「力量」,一個曾被世人遺忘的巨龍所持有的驚人能量。然後分為七個方面來探討,可以說,把中國人引以為豪、並希望向世人展示的一個中國淋漓盡致地反映了出來。

在談到紀錄片的視角的時候,《超級中國》的製作人、KBS紀錄片導演朴鎮範說:「我們既不是韓國的視角,也不是中國的視角,而是站在全世界的視角看中國。」他還說:「長久以來,我們對中國的了解就像『瞎子摸象』,摸到象牙說『大象又尖又硬』,摸到大腿說『大象像根柱子』……一直沒有一個全面的審視。這一次KBS電視台給我們節目的投資非常大,讓我們覺得,必須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讓世人看到中國一個客觀而全面的樣子。」

《超級中國》這部七集紀錄片全面介紹了中國崛起的六大因素(第七集為總結)﹕人口、資本、軍事、國土、文化、共產黨,它們既成就了中國,也在改變著世界。

人口曾經是中國沉重的負擔,現在則是經濟增長的動力。KBS走訪了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工廠和上海的高檔商場,告訴觀眾中國龐大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以及廣闊的消費市場。它又記錄了海爾集團、阿里巴巴和小米等科技企業,指出現在中國的專才越來越多,中國製造已經轉型成中國創造。

中國迅速崛起積累的資本也在全球東征西戰,加州的酒莊、贊比亞的銅礦、米蘭的時尚品牌、美國的電影院線,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形勢下,中國資本一枝獨秀。紀錄片還指出,中國資本不僅在贏得利潤,還在通過收購引進人才與技術,使自己富有且強大。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在軍事與外交政策上愈發進取,中國軍費世界第二,增長迅速,在洲際導彈、新一代戰機、網絡部隊甚至宇宙戰爭等高精尖方向積極發展。伴隨著軍事實力的增長,中國對周邊有領土爭端國家的態度愈發強硬,而且還在積極布局海外,不斷投資緬甸、孟加拉、坦桑尼亞等地港口,為通往中東的油路保駕護航,還收購雅典港口,投資尼加拉瓜運河,將勢力範圍伸向歐美後院。

積極向外擴張的中國,本身也有廣闊的腹地,遼闊的國土富含大量礦產資源、生物資源,這些稀缺資源也是外交的重要籌碼。廣闊的國土也意味著廣大的國內市場,長江水道深入內地,讓重慶成為汽車製造基地;高鐵迅速便捷,讓古都西安成為新的IT中心,迅速發展的鄉村公路加快了城鎮化進程,中國腹地的轉型與升級,為下一輪發展提供動力。

中國的崛起不僅在於經濟,還有文化。在介紹中國的軟實力時,KBS的鏡頭聚焦到北京奧運會宏大的開幕式、遍地開花的孔子學院、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白日焰火》等一系列優秀中國電影,KBS還用大篇幅介紹了中國中央電視台。央視積極對外擴張,全球已有六十三個海外分社,在西方商業媒體因為預算削減、減弱國際新聞報道之時,「錢不是問題」的央視卻能夠向全球各地派出記者,不再讓西方媒體掌握輿論主導。

紀錄片最後一個部分也是全片的重頭戲,介紹的是中國崛起的幕後主導、中國共產黨,它記錄了長江下游的永聯村的致富故事,村委書記帶著村民辦企業,共同致富,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崛起的國力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新時代的合法性,但中共的統治也是問題重重,薄熙來事件顯示領導階層權鬥嚴重,香港的佔領運動展現了港人對中共的不滿,中央「七不講」文件顯示了中共對言論的箝制,崛起的中國仍然面對社會矛盾尖銳、貧富差距嚴重的問題。

在不遺餘力地讚賞中國成就的同時,紀錄片並沒有迴避中國存在的問題﹕人口資源豐富,但是大量的人口威脅著世界資源安全;中國資本強勢,但是無節制的投資造成資源浪費,風險增加;中國積極對外擴張,引起周邊國家以及美國緊張,製造不穩定因素;而中國大力推廣軟實力,也因為政治意味過濃,而在許多國家遭受抵制。紀錄片最後指出,中國崛起是個不容否認的事實,韓國應該認清趨勢,選擇「Made with China」,利用自己的優勢,和中國一起發展。

對於一些「《超級中國》是不是太美化中國了?」的質疑,朴鎮範回答:「我只是以我的親身經歷和調查的結果去製作,盡可能客觀展示中國。其實我們的片子裏也有不少讓中國政府看了之後會不太舒服的地方,尤其是第六集《共產黨領導的力量》,對中國所存在的問題也作了不加掩飾的揭示。」但他也承認「紀錄片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最終展示的還是會受到導演和製作者價值觀的影響,在製作過程中,難免會沉醉於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觀點」。

導演朴鎮範曾留學清華

朴鎮範曾經在中國生活過四年,並獲得了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四年的時間裏,我所走的地方可能比一般的中國人還要多。」

然而,讓韓國人所沒有預想到的是,《超級中國》在中國也受到熱捧。央視作為KBS的合作電視台,在春節間播放《超級中國》。很多中國觀衆感嘆說:「一家外國電視台,竟然能把中國描述得如此令人激奮。為什麼我們中國的電視台就做不出這麼好的片子來?」

近年來韓國的電視台十分重視對紀錄片的投資,三家電視台紛紛出台大型紀錄片,KBS的《麵條之路》、《茶馬古道》、MBC的五集環保紀錄片《南極的眼淚》、《北極的眼淚》、《亞馬遜的眼淚》、《非洲的眼淚》等,都是受到世界矚目並在各種國際電視節上獲得大獎的作品。不少紀錄片還紛紛進軍電影院,去年花費三年時間製作、反映八、九十歲老人的恩愛和生死離別的紀錄片《郎啊,請不要渡過那條江》擊敗了當時同期上映的韓國和好萊塢大片,叫座一時。

《超級中國》在中國播出後,多家中國媒體紛紛來採訪節目製作者和導演。對於來自中國的熱捧,朴鎮範分析說:「我認為中國觀衆和媒體的這種反應,主要來自長久以來西方媒體給他們的創傷。中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然而,至今西方媒體還是把眼光聚焦在中國的負面形象上,而我們的片子打破了這個常規,不僅給外國人而且也給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全新而陽光的視角。」

據悉,美國AP通訊社前來KBS採訪,對此朴鎮範表示「樂開了花」,「一個節目播出之後,不管是好還是壞,有反應就好」。

《超級中國》也反映了近年來留學、工作、移民中國的很多韓國人的視角。這些人長期生活在中國,擁有眾多中國朋友,被韓國人稱為「中國通」,這是他們的驕傲,他們的命運也是和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他們不希望人們對中國心懷偏見,並且直接出面向外介紹正面的中國,糾正人們對中國的片面認識。《超級中國》導演朴鎮範可以說就是其中的一位。

《超級中國》大膽地打破以前媒體對中國的描述方式,提供另一個了解中國的新視野,「超級中國」也成為韓國媒體對中國的新稱呼。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覽美國在台協會的內湖新館

最新型遠東情報中心  

美空運工人來台蓋AIT新館

造價62億全球最貴 保密到家 


AIT新館是最貴的美國使館,比在巴格達和北京的全球前兩大美國使館還貴。 

【陳郁仁、顏振凱╱台北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位於內湖的新館預計二○一四年底完工,對於新館興建過程,美方保密到家,AIT發言人裴士蓮接受《蘋果》訪問時,完全不願說明興建內容。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興建案,不但包商是美國公司,連興建的工人都「原裝進口」來自美國,一切都是DIY(自己來),就是怕新館被滲透。 

該人士透露,美國駐俄羅斯使館曾因請當地電信公司安裝電話線,導致使館電話遭竊聽,之後美國在全球的政府單位,都改由美國政府認可的承包商進行建置。AIT官員說,美國駐非洲使館曾遭汽車炸彈攻擊,美國政府決定提升全球使館維安層級,AIT新館雖算不上全球最安全的美國使館,但也是提升維安層級的計劃之一,所以相關設計都須保密。預計二○一四年完工。 

符合綠建築標準 

AIT處長司徒文表示,AIT內湖新館是外國第一個在台灣興建的代表處(註:其餘國家代表處都是租的),具有象徵意義,代表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充滿活力。AIT發言人裴士蓮也說,內湖新館除象徵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外,也希望起帶頭作用,鼓勵更多國家在台灣建代表處、使館。 

裴士蓮說,AIT新館造價兩億一千六百萬美金(約六十二億八千萬台幣),堪稱是全球最貴的美國使館,比在巴格達和北京的全球前兩大美國大使館花費還高,而且這座新館將符合國際綠建築標準,內有太陽能和污水處理等綠能科技,六點五公頃 的佔地中,僅開發百分之十五,其餘保留原始的自然生態。AIT新館的用地是由中華民國租給美國九十九年。 

AIT新館是棟綠建築,多數土地保留原始自然生態(圖,林啟弘攝)。 

下圖為完工後模擬圖。 


美軍進駐有默契 
  
美國駐全球使館都有美國海軍陸戰隊駐紮,但AIT現址則因台灣特殊政治因素,沒有美軍駐守。內湖新館是否會有美軍進駐?裴士蓮說新館落成後再討論。外交人士透露,當初AIT要遷址時,台美雙方已達成默契,新址會有美軍進駐。若美軍真的進駐,將是一九七八年台美斷交後,美軍首度踏上台灣本土。 

AIT新館小檔案 

地點:內湖金湖路,近內湖捷運站造價:21600萬美金約628800萬台幣)。 

面積:佔地 6.5公頃,建築物約佔 15000平方公尺。 

特點: 

.建築物將採綠建築設計。 

.利用雨水灌溉園區內植物。 

200千瓦的太陽能發電機,提供AIT新館1/4的用電。 

.僅利用15%的土地作建築物開發,其餘土地全部由植物覆蓋。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雲:我為什麼能夠走到今天,7大關鍵支撐!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3日在台大體育館對2千多名學生演講「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分享他創立阿里巴巴15年的三大創業體驗,包括學英文讓他學習西方思考、6年的教書經驗讓他學會跟別人合作、他認為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失敗的經驗。也給年輕人樂觀、檢查自己的問題及堅持等三大建議。馬雲說:「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代!」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馬雲來台對大學生講創業,認為創業者一定要樂觀,學會左手溫暖右手。圖片來源:林衍億攝影。)

以下是馬雲的演講全文摘記:

我當了四年師範生,教了六年書之後去創業,我覺得有點對不起我的母校,要回去教書,但現在公司做了這個規模以後,很難回到學校教書。

至於我的觀點對和錯,大家自己判斷,我是不怕批評的人,一路被批評過來,如果沒有罵聲,我會特別緊張。至於這兩天媒體評論,我更加能夠理解,阿里巴巴到中國大陸被認為是外資企業,美國說我是中國企業,台灣把我們當陸資,世界變化很快,每個人觀點都不一樣。

對阿里巴巴來講,我們是一家很幸運的公司,但是我們所付出的代價、努力、挫折、犯的錯誤,肯定超過大家的想像。所有成功的企業,背後都是一大堆眼淚、委屈和挫折在裡頭,郭董在這裡,我們都是過來人。

沒做企業之前,18個同事在家裡創業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想等我企業大了,就沒有那麼多痛苦,沒有那麼多麻煩,可以到沙灘上享受人生、抽雪茄。現在發現企業做大,反而更加痛苦、更加累、更加艱難。每天犯的錯誤儘管不多,但每個錯誤都足夠會讓你的公司明天就關門。

我想跟年輕人分享一下,我為什麼能夠走到今天。

觀點1:學英文開拓視野

第一,我覺得我的英文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家沒有人懂英文,11-12歲時我突然對英文感興趣,每天騎自行車到杭州,找老外練英文,我當免費導遊,這個經驗我堅持了9年,對我的幫助很大,我的英文不是正規教育出來。我故意在飯店門口念英文,詞發音很怪,老外就會主動跑過來跟你聊天。

我受益最大的不是英文,而是了解西方的思考。大家說馬雲你的思考很西方,但我從來沒有在西方讀過一天書。我在想到底哪個是對的?從那以後,我就訓練成別人說東的時候,我就會停下來想一想萬一是西怎麼辦?大家說西的時候,我會想萬一是東怎麼辦?

學英文的過程中,學的不是語言,而是學文化,了解另外一個國家和地區,直到今天,我懂英文,所以也明白對方話語背後的出發點。

觀點2:希望別人比自己好

第二是我當了師範,我考了三年才考進師範學院。我第一天考進去沒想過要當老師,覺得當老師是最丟臉的事情,特討厭當老師,我天天想畢業後一定要去幹一個不是老師的工作。我學的是外語系,我的英文口語表達能力比老師要好,我是杭州師範學院的學生會主席,每天跟學生開會、幫助很大,學習組織能力。

大學畢業這一天,大學校長跟我說你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大學去教書,他跟我說,你要在那裡待五年才能出來。我答應他五年內不出來,但進去後就後悔了,每個月工資只有90元。那時候沒有老師看得起我,別人有年終獎金,只有我沒有,非常艱辛。

過了兩年後,深圳開始改革開放,有人給我120元工資,我沒去,海南開發給我3600元工資,我還是因為承諾而不去。一熬就熬了6年,踏踏實實當老師,幫助了我。

所有的老師有個共識是希望學生超越你,沒有一個老師希望學生破產、進監獄、討飯。當大學老師的習慣,絕不是為了自己跳出來,看到不對的事就是想說一說人家。直到我創業的過程,我還像是老師,我希望我的員工超越我,希望我的員工個個做得比我好。

觀點3: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失敗

第三個經歷,你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所有失敗的經歷。我倒楣的事挺多的,我被十幾個工作拒絕,所有的錯誤挫折,看起來沒有人覺得我會成功,我爸媽也不覺得我會成功。我問老婆說你希望我成為首富還是受人尊重的企業家,她說你不可能成為首富。

因為我習慣失敗,覺得失敗很正常,很多次失敗才能帶來一次的成功。學習語言開拓自己的視野,當老師懂得跟別人合作,理解別人。失敗,對我人生受益匪淺。

觀點4:創業者要有樂觀主義精神

我有幸跟世界上的創業者認識、交流,但我發現所有的創業者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樂觀的態度。本質上,我並不知道我自己那麼樂觀,1999年想給中國企業做電子商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跑了10個客戶,10個客戶都會拒絕,很正常。有一個客戶接受,我們就很高興了。

創業者的樂觀是要學會左手溫暖右手,本質上絕大多數的人是樂觀的,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個現實,不管是美國、中國、台灣還是歐洲也好,大家覺得沒工作、沒希望、沒機會,機會被人家搶去了,機會都淪不到我們。

我想說的是,每一輩有每一輩的職責,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痛苦。你信不信10年以後,有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很可能今天坐在你旁邊的人10年以後成功了,而你還在抱怨。樂觀主義的精神,是創業者一定要有的。

年輕人抱怨沒人理你,到我們今天這個規模,找你麻煩都是理你的人。所以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痛苦。政府不關心你,你很痛苦,政府太關心你,你也很痛苦。沒人願意跟你做生意很痛苦,誰都想跟你做生意,你也很痛苦。

觀點5:檢查自己的問題

第二個,檢查自己的問題,我發現所有失敗的人,機率很大都覺得是別人的錯。想創業的人有一點很重要,多學習別人失敗的經驗,少學別人成功的經驗,成功是很難模仿、很難複製的,但是失敗都是差不多的。做企業,我們中國大陸稱之為下海,有點像上戰場,活著回來就是成功。

做創業者一定要知道,哪些死門不能去做。成功的因素千千萬萬,但失敗的因素都是差不多。把所有失敗的人的經歷合在一起,把這些錯誤認真研究,希望大家多花點時間看為何失敗。

觀點6:超越一般人的堅持能力

第三個要素,非常關鍵,就是超越一般人的堅持能力,有人問說「馬雲你想過要放棄嗎?」這個問題基本上是我這十多年來晚上經常想的:「不想幹了,真沒意思」,但早上起來還在做。我發現很多年輕人晚上想了一千條路,白天起來又走原路。

到今天為止,我不能退下來,當年是一股激情,一股衝動。跟你的人愈來愈多,互相勉勵,一開始左手溫暖右手。夢想是你想幹嘛,想當飛行員、想當…。我認為夢想和理想的差異是,理想是有一幫人共同理解支持,把理想變現實,一步步往前進。

如果你要創業,你要問的問題是,有誰跟你有一樣的想法?我1995年做中國黃頁,回到家中我請了23個朋友在家裡開了兩個小時的會,最後22個反對,只有1個人支持。其實有時候大家都反對的事情,做對了就有機會。基本上,我們做一個決定,絕大多數人同意的時候,反而要特別小心。因為對手想的也是一樣,那是大家認為很容易的事,大家覺得容易,也不會努力。

我們永遠要想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些問題,這些是我認為在創業過程中很重要的基本要素,多花點時間學習別人失敗的經驗,多堅持一刻,再堅持一會。如果你怕競爭,就別做企業,如果你要怕被人罵,就別去創業。

觀點7:現在是絕佳的創業機會

這世界現在是最佳的創業機會,為什麼現在是最佳的創業機會?現在是世界變化最快的時候,從來人類社會沒有碰上這麼一次機會。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用蒸氣機釋放了人的體能,無數工業就起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美國的電力。

這一次的技術革命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工業革命,釋放人的腦,未來30年大數據、雲端運算的變革,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未來30年是DT時代(資料科技),IT(資訊科技)是以我為中心的,DT是以別人為中心,IT是我知道最好別人不知道,DT是只有大家不知道的情況下,我創造新的東西。現在的社會是愈開放愈好,不是技術的變革,而是思想觀念的變革。

很多人在抱怨今天沒有機會,不對,今天的機會很大。有人說超市不好賣都是因為淘寶,我告訴你,沒有淘寶,你也不好賣,跟淘寶沒關係,社會的變化就是這樣。在IT時代一切講究標準化、流水化,現在整個社會走向個性化,整個變革是年輕人的機會。我們對手機、大數據、互聯網的理解一定超過我們的父輩。

進入DT時代,人們已經從簡單製造,走向真正的創造、創意和創新。我是15年前被大學生賣的東西給傻了,在網路上賣夏天蚊子的標本,而且賣得很好,給女生做成耳環,在網上預售了幾百份,還說天下找不到一模一樣的蚊子。這個創意、想法很有意思。

最近有人在淘寶上買黑人用的假髮,有女生跟男朋友出去游泳,結果假髮全黏在頭上,因為假髮都有膠水。一個禮拜後,世界上誕生了第一款防水假髮。現在網路上還有幫你跟女朋友說分手、還有幫你去吵架的服務。

原來台灣商品只在台灣賣,現在可以賣到大陸,所以我覺得This is our time!這是我們的時代,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職責和機遇,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接受第一代的模式,但是我告訴你創業的過程依舊艱難,不要以為你在創業的過程中會比郭台銘董事長輕鬆,要創業就很累,但是在累的過程中要找到你自己的興趣。

企業不高興、老百姓不高興、大家都不高興,你的機會來了,什麼是機會?人人都在抱怨的時候。未來20年,少聽專家,我覺得用自己的腦袋思考一下,然後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給自己一個決心,5年、10年一定要做出來。阿里走過的經驗,我相信也是所有創業者必走過的路。

愛玉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